一种比挫败更为强大的力量

生活中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数,学校生活亦如此。

如果某天某堂课,语文课由体育老师来上室外体育课,学生们的欢呼声绝对可以掀翻天花板。

如果某天某节课,语文课由音乐老师来上音乐课,大多数学生们还是喜欢的:可以唱呀,可以跳呀,有时还可以敲着锣打着鼓。学生个个喜气洋洋。

可要是音乐课突然上成了语文课,学生会喜欢吗?会欢迎你在讲台上叽里呱啦吗?

说实话,我还真的不敢肯定。

印象中,在一个班级上课的体育老师或者音乐老师临时有事,学校分派由语、数、英其中一位老师来上,学生们见到不是课程表中的课,有的唉声叹气:“唉,又上英语课。”或者垂头丧气:“怎么是数学课。”又或者胆子大一点的学生会说:“抗议!抗议!”附和声会紧跟其上,声声抗议仿佛要吞没讲台上的老师。

每当这时,作为老师的你会怎么办?

一天下午,我班的音乐老师临时有事,把课调为我上,而且是下午第三节。

这个时间点又上语文课,学生会喜欢吗?况且第三节过后又是延时服务。

怎么办?改为故事课或者阅读课?下午第一节已经上了阅读课。

按照当天的内容,讲练习册?学生同样不喜欢。

想着上午还没有讲完的一些课文内容,总不能拖到明天吧。想着想着,决定做一下课文的扫尾工程。

上课的铃声响了,一站在讲台上,我就问学生们:“这节是什么课?”我明知故问,学生也当然知道,齐声回答:“音乐课。”

“你们知道老师想不想上这节音乐课?”我想试探学生的心理。

“不想。”七零八落的声音传出。

“说来听听。”我笑眯眯地说。

有的说:“我们太吵了。”有的说:“我们爱扔垃圾。”有的说:“我们不遵守纪律。”有的说:“我们学习不好。”

反正都在说自己不足的地方。

是的,这个班级是我刚刚接手的一个新班,是本年级中大家认可的“脏、乱、差”班,可尽管如此,就可以随随便便给他们贴负能量的标签吗?

孩子们如果一直这样认为自己就是差劲的,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调皮的会继续调皮,捣乱的会继续捣乱,不爱学习的会继续贪玩,即使是爱学习的那么几个也会受环境的影响,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多么可怕的事情。

教育不应该是这样!

听了大家的你一言我语,我说:“你们都说错了。”

“什么?错了?”学生一脸懵瓜的样子看着我。

我继续说:“孩子们,我想上!我想上是因为他的坐姿看着真舒服!(我随手指向一个确实坐得很好的孩子)这是我坐在办公室里看不到的情景!

我想上是因为上节课某某同学的发言很积极也很精彩,这节课我还想听(那位学生听了我的表扬,眼睛立马发亮)!

我想上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读书,而且读书是那么好听,这节课再想听你们读书。你们愿意吗?”

“愿意!”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你们行吗?”

“行!”学生们的回答声响彻教室。

“是呀,相信自己行就一定行!”我握紧拳头,让孩子们跟着我做同样的动作,并大声的告诉自己。

放下手后,我说:“那就请大家立起书来,美美的读课文三遍吧!”

学生们得到我的认可后,立马投入到读书当中,个个是那么认真!

我呢,一边走一边鼓励他们:一会儿摸摸这个孩子的头,一会儿在另一个学生的额头上点个赞,一会儿对一个女生说:“你读书的声音真好听!”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多种样式引导学生背书,又引导学生学习找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学生回答对了,我及时鼓励,回答的不对,我也鼓励他/她的勇气。孩子们学的开心,比有锣有鼓的音乐课还愉悦!

相信,是一种比挫败更为强大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