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受学生推崇的最省力的学习方法,就是用各色的笔划重点,反复读反复背。从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来看,这种学习方法低效而无用。熟悉,反复读只能让知识进入工作记忆,像在沙子上写字一样,很快会忘记。其次,它让人因为熟悉产生“掌握感”,使自己的元认知偏差,不知道自己没有学会。
大脑的本能是能偷懒就偷懒。要想学习效果好,就要让大脑在工作时做出更多努力。检索式学习就让大脑受到挑战。读一两遍后,有时间间隔的复习。因为大脑把知识长期存储需要几天甚至几星期的时间。每次复习前,先不看内容,回想还记得哪些内容。其他的检索还包括,抽卡片,自己给自己提问,自测和频繁的测试给大脑检索的机会。生成,就是用自己的话表达学习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经验,以前的知识,或生活运用。在每次解决问题前,自己试着找答案,解决问题,再看答案。另外,有间隔的复习时,要多样化的方法,利于激发更多的脑区域,把知识内化成复杂的心理模式。多主题,就是练习时把多个主题混合起来同时练,比只联系单一种类,更利于分析和分辨异同,建立心理模式。所以学徒制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在每次完成一项活动后进行复盘,总结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下次进行实践。活动之前也要心里预演,内心进行熟悉。
大脑需要工作的流程包括编码,像记录便签本一样,进入工作记忆。巩固,也就是有间隔的复习,变成长期记忆。。还有检索。在刚开始学习时,尽量多细节多种输入,形象,生动,建立多链接,便于检索成功。所以孩子学习要用立体形象,游戏的方式,效果更好。
从基因和环境角度来看。基因必不可少,但是环境是放大镜。要拥有成长的心态,进行可以练习,改进记忆方法,如记忆宫殿法。才能称为终身成长者。试错的心态可以帮助成为终身成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