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封致谢信在朋友圈和微博热传。
这是一位中科院博士的论文致谢信,他讲述了自小亲人离开,家里贫穷,没钱交学费,即使光脚,依然坚持上课。每次生活的暴击,都没有击退他读书的坚持。
他说:“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这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看完这个故事,我悟出一个道理:通过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如何读书呢?
一、读书有目的性。
经常会问为什么读书?我们这代人读书目的非常简单,考大学。考完大学干什么?找工作。找工作干嘛?升官发财呀。
我觉得读书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通过学到的知识向外界表达自己。
每次拿到一本书,打开封面,看看简介,这本书讲述什么?对我有帮助吗?然后上网搜寻它的评价,到底值不值得自己花时间研究这本书。
著名企业家郭台铭先生有一句话说:“知识让我们会思想,而经验会教我们做判断。”
读书让我们懂得更多知识。
二、种下读书兴趣的种子。
我记得已经很久没真正读完一本书,是参加写作营,需要输出时候,发觉自己根本没东西输入,哪来输出?
当然现在让我看大学时候的微积分,只能用痛苦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我对数学没兴趣,所以大学时候勉强一个及格分数。
我喜欢心理学,洞悉自己的世界。当自己有情绪问题时候,我首先会想到自己读过内容,提出这是什么问题产生情绪,面对它,理解它。
罗胖是向别人介绍,他是这样读书:
我从来不读书,我只查书,查到的东西都是我问的东西,自然就记得住。就像大家看美剧《急诊室的故事》,你就能记住很多急诊的技巧。其实你不是医学院的学生,你从来没有受过系统的医学训练,但这有什么关系呢?知识像你在海边捡拾起来的小贝壳,它们会内化在你的生命里。
从这罗胖的话读懂了,读书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把自己心中的悬念当成一颗种子种下,发芽、生长、开枝散叶,然后一点一点寻找答案。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富贵之家不过三代,诗书传家不止十代。
读书的出路,可以不计较天赋和可以不看出身,只看重努力和付出;读书不是唯一出路,却是一条公平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