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钱钟书是在哪里说下的这句话,只是突然想起了杨绛的那本《我们仨》。哀而不伤,温和平淡。最近一直喜欢这样的文字,关于上个世纪老人们的回忆,比如最近在读的季羡林的《家贫苦寒》,他们往往剥落偏见与激愤世俗,只是平淡地叙述,一字一句都是动荡岁月里的人间温情。偶尔的幽默往往读来却让人有些心酸。
关于人性的层面往往是珍贵而真实的。
不知道为什么,从语文考试写作文开始一直到现在,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钱钟书说,从今以后,我们没有生离,只有死别。语文作文写的是关于时间,写作的时候偶尔涉及到死亡,一笔而过,写在应试作文里感觉有些浅薄。
原本准备写记叙文的,后来想到很久没练,于是作罢,我承担不起风险,于是又将小波同学拉上了场,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小波同学,他的文字尖锐而露骨,我看的不多,每次看的时候相当纠结,只是看过关于他的评论,那个评论倒是写的很好。
阅读理解是帕斯,看着的时候就笑了,不是会做,而是毕竟认识他,北岛真是让我认识了不少人。北岛说,帕斯是现代主义文学最后一个大师,他的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遗憾的是帕斯那篇文章选自《20世纪世界散文精选》,而非正式的帕斯的散文集中,多少让我有些失望。只是觉得出卷人似乎并不是特别了解他。
真是无力吐槽数学,感觉怪怪的,下课坐在位置上发了半天的呆,把几道没写出来的题目想了出来,容易慌张而混乱,后知后觉也是一种错误。
中午回去的时候,莫名其妙被告知要改名字,只是把简体改成繁体,身份证与高考信息不符,当时第一反应居然是高考可以不用考了。。。各种证明什么的,貌似挺麻烦的。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中午突然下了一场雨,很大很快,出门的时候就变小了,天空昏暗,鞋子前面有些湿,淮海路上的梧桐开始冒芽,颜色很淡,偶尔飘下来毛茸茸的细小枝叶,前几天还一点迹象还没有呢,今天望过去就是一片朦胧绿,春天的速度真是让人惊叹。很美,无论是在雨中还是在阳光里,学校的银杏也是。语文考试写到李泽厚关于《自然美》的阅读,一如老师所说,看不懂,却可以找出正确答案,考完后回家,看着一路梧桐,不懂什么哲学原理,只是觉得很美,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吧。
二模考试也没什么,也就这样过去了。也总会过去的。倒是清闲了一个晚自习让我把汪老的《受戒》看完,喜欢他清新自然的笔调,许多地方话看着熟悉,比如扬州把出门吃早饭叫做“吃早茶”,还有那些传统古老的事物,打铁啊,唱曲啊,吹糖人,他都熟悉,写的细致。
看到那段关于馄饨和豆腐脑的描写,突然很想吃。回来的时候,让母亲跟我馄饨,吃的心满意足,只是豆腐脑不知道到哪去找了。。。
以前我家尚在乡村的时候,还有着,偶尔起兴骑自行车跑到南头吃一碗。南头之所以叫南头是因为那是我们村子的最南端,在一个旧小区的门口,什么都有,赤豆元宵,鸭血粉丝,豆腐脑,火烧。。。也很便宜。。。只是现在,好像都消失了一样。
星期六晚上六点钟睡觉,莫名其妙地困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大概是想逃避书包里附带答案的试卷吧,虽然对过了,心里也有数,但还是要装作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样子吧,睡到十点多醒来,昏昏沉沉,洗澡,下楼自己炒了碗蛋炒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然后又精神振奋地开始写作业了。
今天貌似一直在下雨,杜牧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还真是应景。一直在听许嵩的那首《清明雨上》,似乎这样会有些清明的味道。
或许那句,我们没有生离,只有死别,放在这个时节,再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