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关于原研哉策划的2009年东京纤维展。 书上介绍了这次展览的作品内容,作品的设计师的采访,以及策展人关于这次展览的思考。展出的作品是来自各个行业的设计师利用纤维做的产品,有Nendo佐滕可士和、建筑师隈研吾,长冈贤明,深泽直人等各领域设计师也还有松下、索尼等公司。举办这样一次高质的展会是很很不容易的,很有幸的是人家还把这个变成书本,让10年后的我们还能一睹当年的成就与他们的思考。
读完后内心是难受的,是对自己从事的设计感到难过,整个10年过去了,我们国内的很多设计还停留在形式上,小部分能够开始关注到功能、商业了。而10年前人家的设计师已经在深入理解材料,对新材料的分析,然后创造,是真的创造性的设计,与他们相比我们更多的只能算优化。就如他们把纤维材料的生产从日本转移到台湾,再从台湾转移到中国、印度一样。我们的设计教育,我们的设计师自己还有好长的路要赶超。
为什么是SENSEWARE?
Senseware是这次展的主题,原研哉策展人这么定义的,那些能激发人类创造性本能并唤醒造物欲望的东西,像石头、纸、丝绸等。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人造物包围的世界。我们用的、穿的、吃的、交通等都无一例外是人造物,它们也都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生产与消费系统中的产品。今天的生产技术让机器能够制造出的产品质量已经非常的高了,然而消费的质量是否有提高这就是一个问题!消费一词源于拉丁语(consume),这个词原本无关消费的质量,这样一来消费就仅倾向于浪费和铺张,而很少关注如何使用某产品,如何欣赏它,如何找到不同的方式穿戴它,或引发人们怎样的行为。而生产的结果必然是消费这一观念将产品质量推向了危险的边缘。因此我们需要从为了鼓励消费而设计,转变成为增强人们对产品的感觉和感情而设计。
一座寺庙这所以看起来美,主要取决于时常的维修,一座枯山园林需要日常精心看护,否则自然将会破坏它,沾污洁白的鹅卵石,毁掉沙子的波浪,让枯萎的落叶堆积如山。人类活动和自然力量之间的界面就像水的边界,创造正是诞生于对如何处理两者交叠地带的思考之中。
人造纤维是一种新的Senseware
1.人造纤维变得唾手可得了,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可以生产了,已经普遍在服装领域使用
2.日本的人造纤维向更先进和高技术方向发展,这使得跨越了服装领域,向更广的应用空间
3.今天的人造纤维比自然纤维在精巧程度、灵敏度、可成型度、刚性/韧性,以及灵活表现等方面更为明显
下一步行动
做一个苔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