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为了记住,不是为了占有,就是为了在黑漆漆的远处,为自己多点一盏灯。远处的灯多了,你的精神世界才会被撑大,世界才会把自己的样子给你看。远处的灯多了,你才会有能力重塑一个自己想要的世界。远处的灯多了,你到了那些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心里就不慌。
一个爱阅读的人,不见得很有社会竞争力,但是,到哪里,他都隐隐约约有熟人,有熟人的地方,他就没有那么慌。
和结交一个朋友相比,书有很多好处。它们便宜、众多、千差万别,而且对我们无法拒绝。它们就在那里,很好撩;它们平时不打扰我们,不主动;我们去打扰它们,它们无权拒绝;我们和它有了一段缘分,其实彼此也不必追问结果,不负责。
和书互为渣男。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泳姿读书”:书,不是我们要跪着崇拜的东西,书,是我们要踩着它,扒拉着它,往前走的东西。我的目的是自己的前进,我不关心水的感受。
放下对书的敬畏,但,每一个精神世界富足的人,还是要对书这个朋友脱帽致敬的。
书是最容易获得的能和我们形成共同体的远方资源:哦,原来这个世上,还有人跟我的想法一样;哦,原来我要去的那个地方,已经有一些人在等我。
一念及此,顿生安慰。
书里写什么和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是两回事。你带着自己的问题,和书里面的内容擦肩而过,能有那么一点点收获,已经是天大的缘分了。
这就是所谓“泳姿读书”的诀窍:我们向每一滴水借力,但我们奔向的,是自己的目标。
人不是顺着设计好的路线往前走的,人是在每一个站点上看到新的景色,再往前探索的。你站在每一个观景台上,都能看到上一个观景台根本看不见的风景,没准一个岔道就打开一片天地。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读书生活中应该有的故事。
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其实背后也是那么多沧桑剧变,但如果没有被关注、被记录下来,所有的经历注定被深埋、消逝得一干二净。
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不是只有占有这一种模式,我们可以像这首诗里写的那样,“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通过看一颗星,而参详整个宇宙,去确认自己的生命。
我们读书,观察世界,其实是这么个过程:
“在一片混沌中,出现一道光亮,照亮一片场域,构建一个世界。”
这是我们要书坚持的理由,我们生命太渺小,太短促,不得不借助这样的东西来把握它。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书就是这样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哪怕你看过封面,哪怕你听过别人聊起,哪怕你翻开几页觉得无聊放下了,它就像那个圆片和你生活在平行的宇宙,这就是我们和书的真实关系。
其实,你每读一本书,就像是往大海里扔下一枚硬币,你不断地在这个世界,增添平行的、无限的可能,你的命运因此和无数其他的命运相连,这不就是世界的动人之处吗?
我不想给留下一个念头说,我们随意地读书。不,每一段我们和书的缘分,都何其珍贵。
我们经常讲,时代在变。但,不是每样东西都会变的。比如书。就像我开场时候说到的,书不仅是内容,书不是信息瀑布里的一颗水珠。一本书庄重地来到我们面前,它就是一个世界,一个等待被打开、被探索的世界。
也许500年前的王阳明用一段话,说清楚了我们和每一本书的关系: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并不存在。
但,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真的打开了它,它不会辜负你,一整个世界的景色都向你呈现出来。
泳姿读书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