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久没有半夜被朋友N叫起来撸串。
姐这样过了30的女人早睡早起对皮肤的保养很重要好不好。
然后姐就趿着人字拖、敷着透明面膜,睡眼惺忪地赶到家附近的大排档。
N已经开吃。左手两串鸭胗,右手三串猪心,面前还摆着喝光了的一瓶啤酒。高跟鞋丢在一旁,蕾丝的长裙卷到膝盖处还被打了个松垮垮的结。
姐:你能不能注意点形象?谁能相信你是银行高管啊?
N:好久没有吃得这么爽了,形象是什么鬼?
姐:怎么了?大半夜地叫我出来?刚加班完吗?
N:我刚把客户送回酒店,忽然就觉得这日子过得太没意思了,就直奔这里来了。
姐:那还不赶紧结婚去?
N:那也要有人愿意娶我啊。我准备再熬几个月最多一年,不行的话,我就再杀回北京去。
。。。。。。
2、
N是姐的小师妹。在北京金融圈本来混得顺风顺水,但工作两年后迫于压力回到父母身边,进了本地银行。她做事很拼,资源也多,很快就升任某分行行长,现在冲刺高管位置中。
N什么都好,就是马上年过30,还没嫁人,被父母天天念叨着。也是,在这儿,很难碰到与她的志向、兴趣、圈子匹配的男生。
别看N一副又美又能干又泼辣的女强人摸样,她还是很渴望可以碰到与之匹配的另一半。所以,姐觉着这顿宵夜吃得简直像是散伙饭,就算要放弃这边稳定的过得去的收入和人际圈子,她也是铁定要回北京的。因为北京有她渴望的可以实现的未来。
N这样来回折腾好吗?姐完全没有资格评价。
对她来说,这样来回折腾,才能看清对她来说到底什么最重要。她觉得这样就很好。
所以,人生的最大幸福真的是求仁得仁。
有的希望平淡一点,稳定一点,就像《我的前半生》里子君尚未被生活逼迫到自力更生前的那种衣食无忧。
有的希望一辈子当两辈子花,不断往上爬,那就像《东京女子图鉴》的女主绫,一路从东京的底层做起,一步步靠近自己走到顶层的梦想。
有的明明学的是理工干的是码农,却在辛苦加班的同时,用闲暇用热爱驱使自己做自己最爱的写作。工作中得到的只是薪水,人生却在写作里。
为了得到这个“仁”,努力的过程也很幸福。
3、
你会说,我的“求仁得仁”就是要赚很多钱。如果达不到,我就不幸福。
好吧,姐给你泼盆冷水好不好?
美国的“幸福研究专家”埃德.迪纳对数以千计的美国人调查自己的主观幸福和收入水平。结果表明,人们赚多少钱与他们觉得有多幸福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但这个相关性非常微弱,而且基本上都与高于(或低于)贫困线有关。
如果你的收入水平在贫困线以下,那么多赚1000美元就会大大改善你的幸福感。
但是,在你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额外的收入就只能使你的幸福感增加一点点。
这个调查结果完全符合经济学中提到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
再比如日本,1958年-1987年,日本人的实际收入增长了500%,他们的物质享受也得到了大幅改善,但是日本人自己报告的幸福水平在这30年内一直保持不变。
你肯定很困惑,赚更多的钱,一直是我们的主要生活目标啊!更多的钱能给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调查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呢?
也许,就像心理学家指出的,人类有一种倾向,即“享乐适应”,他们总能适应新的环境(无论是更好的,还是更坏的)
这种倾向,能够保护我们避免因为负面事件一直闷闷不乐,但也同样让我们不会因为正面事件一直心花怒放。
还有个例子,肯定会让你心情更好些。
有调查显示,那些幸运的中了彩票大奖的人,在中奖一段时间后再接受访问时,他们反馈的幸福水平并没有高于没有中奖的同一社区中的其他人。
所以,如果你既没有赚到很多钱,又想获得幸福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天天跟不如你的人混圈子?!(OMG,这种解决方案,还是丢弃吧)
4、
所以,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立场,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别人的幸福与否。
看看王小波和李银河。
两人结婚后,李银河可以一连几天靠吃饼干度日,王小波也是得混就混。
有一次,李银河买了几个松花蛋回来,跟小波说:达令,我们今天有好东西吃了。打开挎包一看,松花蛋早就挤个稀烂,连皮带壳和包里的种种杂物混在一起。
你会觉得这两人的日子过得太糙了吧,没有花花草草的仪式感,没有基本的窗明几净。要是你摊上这么个老公或老婆,这日子还怎么往下过。
可是,这两人,一个文学大师,一个社会学家,却过得开开心心、你浓我浓,幸福得不得了耶,“我们应当在一起,不然就太伤天害理啦。”
看看刘涛。
当初她和王珂的婚礼轰动娱乐圈,她也顺便宣布推出娱乐圈安心相夫教子。
谁知天不遂人愿,结婚没多久,王珂就因全球金融危机遭遇好友反目、亲信背叛、彻底破产。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刘涛已经苦到被生活抛弃的时候,她发了一条长微博,讲了丈夫王珂在破产后如何颓废、昏厥、失禁,自己又是如何把他拉回来的,让大家知道她和家庭已经走出艰难。
现在刘涛多好啊,不再仅仅是贤妻,更是霸道总裁,迎来了演艺事业的第二春。
你觉得刘涛幸福吗?她在哪一个时刻最幸福?
真说不准。不管我们怎么评判,我们都只是吃瓜群众,幸福只在她自己的心里。
再看看《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
到底是离婚前靠陈俊生养着衣食无忧,整天患得患失担心他被小姑娘看上的时候幸福,还是离婚后和陈俊生“谈什么都不谈感情”、打着营业员的一份工、自食其力更幸福?
还是说不准。
就像吃货对着白水煮鸡胸肉的健身者说,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可是,吃货安能知道控制饮食,享受自律的成就感?
所以像子君妈妈那样,整体跟在子君背后患得患失悲天悯人实在是没有必要,不如穿着高跟鞋去百乐门跳跳舞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王道。
5、
忽然想起法国后现代大师罗兰.巴特。
有一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的理想生活。
“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
闲暇的时候,就读书,写作,和朋友们交往,喝葡萄酒,听音乐,旅行。”
你看,这也是姐所求的“仁”。
虽然现在的姐,没钱没权也没闲,但丝毫不妨碍姐该读书的读书,该码字的码字,该听音乐的听音乐,该旅行的旅行,该和朋友们撸串的撸串。
所以,也不要太勉强自己。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那个洛洛,整天对着陈道明演的酱子老板嬉皮笑脸表达爱意,就算次次被拒,在这求“仁”的路上也是快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