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鸡年春节前参加了《28天为爱有声阅读》活动。初衷是希望我和3岁的女儿培养阅读兴趣、磨炼意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年前所做的铺垫是买了一组书柜,将大人孩子的书籍整理分类摆放,有了读书角。
讲讲亲子阅读经历:
孕期有买低幼绘本来当胎教,当有空闲时就讲给肚子里的胎儿听,有时胎动她以表回应。在她三四个月会咿呀学舌时,一天我把婴儿床放在客厅拿起摘录的童谣和绘本读给她听,回应的咿呀声也似乎更有韵律、小表情开心极了。于是,脑海深处就保存了这个此生都不会忘记时常还要回味的场景——某个午后,太阳光透过窗子温暖的照在我和孩子的脸上,我给孩子读着歌谣或绘本,似乎咿呀声和咯咯笑声又在耳边响起了,还闻到当时屋里的花香奶香。
后来陆陆续续买了很多绘本,茶几上、客厅一角、卧室里都有她的书。有些虽好评如潮但是孩子的兴趣并不大,有些却是特别钟爱的,要我一遍遍读给她听,比如布书、《翻翻乐》《好饿的毛毛虫》《睡前故事》《李欧·李奥尼系列》《庆子·凯萨兹系列》《亲亲科学图书馆》《查理与劳拉》《坐车出发系列》《青蛙弗洛格》《不一样的卡梅拉》还有英文版的《I can read》《Sweet English》。没有刻意每天提醒孩子要阅读,很多时候孩子主动提出要妈妈读给她听,有时我也会试探“要不要一起读本书呀?”孩子的回答几乎都是要读,而且只要开始通常会读很久。
贪恋开篇提到的亲子场景发展到贪恋亲子阅读的快乐。有了书柜后,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浓,而且是自发的。晚饭后除了做小游戏之外就要我给她读书(我们家电视是摆设,几乎不开),看见书柜条件反射一般要我抱着她去选书(书柜有点高,她的书在最醒目的一层),由原来的一本本散漫读书,变成现在一套套读,通常我都配合她读到口干舌燥直到她满足了过瘾了。她有时模仿故事情节、有时发现插画细节、有时我故意将表情做的夸张看她的反应,孩子一般都很有代入感——挤眉弄眼的坏笑或者蹙眉思考。
惭愧的是直到现在我还不懂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只是仔细筛选好主题入手,尽量深情并茂地读给她听,不提问,只和孩子一起去发现。现在儿童绘本,真的可以说是制作精良,从主题立意到文字、插图都做到几乎完美。我只是在享受这样的温情时刻,和孩子跟着作者一起思考体会。很多绘本,我都喜欢爱,也从中受益匪浅,忽然明白了原来孩子是这样那样思考问题的,也可以和孩子以这样的方式聊人生、聊科学、聊友情、聊亲情。
可能是因为孩子年龄尚小,没有功利心、输赢心,买了书柜参加了《28天为爱有声阅读》后亲子阅读进行顺利且很快乐。
女儿的语言发育也似乎比同龄的小孩要早。1岁多就可以说句子、讲自己的需求,到后来蹦出一些词句常常让我们惊讶不已(无论是词语还是语境用的都很到位,而这样的词句有些说过但并未刻意解释说明,很多是没有讲过的)。以致于我们和她的沟通可以算得上是平等与直接的,没有宝宝语言的过渡期,一直拿她当做小大人来对待。白天奶奶会拿出汉字卡片,读了两遍之后孩子几乎就认识了且几天后问她还记得,孩子的记忆真神奇。
亲子活动也由阅读发展到瑜伽、插花、画画。白天8小时的劳累和疏离,晚上在家陪她做什么都是开心的。IPAD上找到亲子瑜伽,选择好玩的、有意思的、动作不难的、互动性更高的和她一起练习。对于我来说身体进行了很好的拉伸很舒服很减压;对于孩子来说我感受到她和妈妈互动的快乐,动作也一点点标准起来可以做到很好的观察模仿,笑声更多。家里的鲜花,也是和她一起去店里选、一起插瓶、换水、剪根,很信任她帮助打理。空闲会和她一起画画,管她画的是什么,她很骄傲的给我看的时候我一定惊讶满足地收藏起来。
我一直很骄傲于自己的育儿方式。在与《28天为爱有声阅读》活动群里的家长和辅导员沟通中,渐渐发现,这里的辅导员和家长(多是妈妈)更是智慧的、育儿有方的、温柔耐心的,大家更是以一种愉快的、无痕约束的形式在关爱着孩子的点滴成长,更能从爱出发换位思考、不以成人的价值观来评判孩子。觉得这样的主题很好,终究是为爱进行了一场有声阅读活动,真好。
育儿无小事,爱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