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汉书·董仲舒传》一书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这让我想到,学生时代听到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拆解讲也就是,给人鲜活的鱼不如直接教会人如何捕鱼。谁都明白,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也就是说,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其实,现实生活中,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是需要方法的,方法用对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错了,可能在想到达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甚至背道而驰。
读书亦是如此,会读书的人会把读过的书加工成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不会读书的人,一个月啃完一本书,依然云里雾里,不知道书里到底讲什么。屡不清思绪,反而让自己更加焦虑,有挫败感。
原来,读书也是需要方法的。《高效能阅读》是教你走上高效阅读的一本秘籍,全书89条效率专家亲测有效的读书方法,帮你打造有效的读书之路。
2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1972年生于日本埼玉县,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知名广告公司工作,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继而加入Bloom Concept,负责面向大型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任企业培训讲师。
本书是作者阅读百余册阅读方法书籍,并结合自身阅读体验的实证之作,贴合生活,简洁清晰的为读者总结了读书方法,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提升阅读质量。
《高效能阅读》全书89条阅读术,是一本任何人都能实践的“完全阅读术”,在根源上终结失败的读书体验,从一本书中获得读懂所有书的技巧,使读书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捷径。
3
如何培养读书体质?
我想大多数人都知道体质这个词,也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的人。其实,读书也是有体质的,就如作家要有作家体质一样,读书也要有读书体质。
作者原尻淳一开篇首先讲解的就是读书体质的改善技巧,这也是针对不善读书之人的入门篇。
那么什么是读书体质呢?说白了就是建立自己喜欢读书的兴趣,当然建立兴趣并不是强制性的,大家都知道,越强制结果越糟糕。为了打消拒绝读书,不爱读书,我们首先把标准降低,从零开始。
根据达尼埃尔·佩纳克先生的“读者权利十条”,告诉我们在读书面前,我们有不读的权利;跳读的权利;不读完的权利;重读的权利;读不择书的权利;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读不择地的权利;朗读的权利;默读的权利。
我一直是死读书的那种,拿到一本书,强迫自己必须从头读到尾,不许自己跳读,略读。常常读书读的没有感觉,一本书看完了也不知道讲什么。
看了读者权利十条,醍醐灌顶,原来我是被我自己限制死了。
读书体质的建立是通过内在动机,引起自己的兴趣点,好奇心,驱使自己学习,探索书本知识。真正的兴趣来源不在2D学习,而是要转到立体的3D学习,也就是将读书的内容用于实践,获得乐趣。
降低门槛是培养读书气质的最佳之路,作者提出了几个点子,比如注重以行动为中心的阅读;遇见“座右书”,带动自己探索;“听现场”如参加签售会等;参加读书会,一些人共同分享读书感悟;追溯作者人脉,深挖作者趣事;初读书的人尽量不要选择太厚太难的书,否则挫败感太强,可以从名人的薄书开始读起;若在家里读不进去书,可以选择去户外,坐在公园的湖边等,也是一种好方法。
总之,要有内在的驱动力,对读书感兴趣,然后从简单的有趣的读起,慢慢培养自己读书的体质。体质一旦成熟,那么读书只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便会吸取更多的精华,成长自己。
4
如何保持读书热情?
建立读书体质后,如何保持读书热情,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高效能阅读》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详细多元化的解决方法,也是读书需要实践的方法。
我们在拿到一本书时,肯定和作者挂钩,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作者的轶事,对作者进行较全面的了解。走进作者是理解书籍的一个通道,可以倾听作者的声音,看作者的博客,片断文章等,给出评论,转发等举动,事先把握作者的读书履历和人际关系等,这样可以更好的与作者进行链接,
读书时间过长,就会累,也会分散注意力,这时可以看看“TED”,激发“内在动机”,也可以通过“刷牙读书”分散畏惧意识,慢慢接受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环境也特别重要,不容忽视。
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坦言她看书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看进去,而且吸收的效果好,如果环境欠佳,她根本看不进去,效果也就差。
作者在书中提到打造家庭图书馆,买个书架和沙发,在家里拥有一个图书角,也可以将餐厅变成书房,利用云端建立自己的书架或者在手机建立自己的书单,这些都会辅助自己在阅读的路上顺畅。
营造读书环境是维持读书动力的一大保障,有了良好的坏境,舒服的平台,自己的书脉,也就促使读书体质继续下去。
5
解剖阅读模式
有了阅读体质和持续阅读的动力,那么阅读模式就是重中之重了。很多人不会读书的症结就是不会阅读模式。
阅读模式的解读,作者分别从速度技巧,类比读书技巧,解剖读书技巧展开。
首先是速度技巧,也就是“假设”与“验证”的互相追逐。具体做法是在拿到一本书时,先通过目录读书把握结构,预测内容,然后着重关注黑体字,也就是大致浏览书本的内容。如果是商业书籍,基本在一小时之内都会读完黑体字,了解书籍内容。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小物件,比如便利贴,指针等,将自己所要获得的内容准确定位,消化,吸收。
很多人读书总认为一字不落看完就是读书,其实这样效率不但低,而且信息量太大,没有删选,反而吸收不好。
运用速度技巧,把书中关键点提炼出来,找到书的精华,总结,通过别人的文字,总结经验教训,进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接着是类比读书技巧,也就是垂直型阅读和水平型阅读同时兼顾,是知识立体化。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读书投资基准,70:20:10模式,也就是要有意识地对现在所属部门的业务书籍投资70%,对支持业务活可能成为新业务的领域投资20%,余下10%分给完全未知的书籍。
根据这个比例,可以建立自己的思考主战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专入手,挖深,然后在扩及其它领域。
最后是“解剖读书”技巧,这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读书时要善于将书中内容解剖,分解书籍的内容,并收集线索,而不能读完就扔在角落,囫囵吞枣的结束。解剖书籍的时候,确定适合自己的标记术,翻开时会一目了然知道内容是什么。
其实,解剖书的技巧也就是如何把一本书从厚读到薄的方法。
华罗庚曾经说:“读书要从薄到厚,在从厚到薄。”也就是作者在作者在解剖阅读模式中的具体方法。
6
建立私人数据库
读书是需要一系列的动作连续进行的,就如开篇先从培养读书气质入手,保持读书兴趣,到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助自己成长,可以遵循70:20:10的投资基准,接着解读书,最后,就需要建立自己的私人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的工具很多,与我而言,最直接的就是做读书笔记,写相关感受。我一般会手抄读书笔记,然后有些画思维导图,有些会保存在有道云笔记,WPS文档,印象笔记等工具。总之是要有自己的素材库,自己读书后的一笔财富的聚集地。
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著书立说,也就是编写自己的教科书,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路标或力量。
阅读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尤其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高效获得信息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商人而言,信息就是机会,是资源。
如何更好地吸收信息,挖掘更多的资源?
如何在阅读中快速消化内容,增加思考,成为自己的主战场?
如何将读书变成自己的素材库,成为自己的教科书?
原尻淳一的这本《高效能阅读》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与指导的方法。通过这本书可以获得读懂所有书的技巧,从而使读书不再囫囵吞枣,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