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社会关注,在德宏州芒市周边发现了巨大的菲氏叶猴群体,并且拍摄了大量照片。
菲氏叶猴Trachypithecus phayrei属于旧世界猴,灵长目猴科Cercopithecidae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国家,包括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我国的云南省西部、南部。菲氏叶猴包含了3个亚种,指名亚种(T. phayrei phayrei)不在我国分布,其余两个亚种分别是滇西亚种(T. phayrei shanicus)和滇南亚种(T. phayrei crepusculus)。地理位置以怒江为界,东西划分。2012年,研究者利用遗传学证据表明滇南亚种的种级地位。因此,目前在我国菲氏叶猴和灰叶猴为2个物种。菲氏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一直以来,关于菲氏叶猴的研究和报道都很少,名气远不如金丝猴(金丝猴也是一类叶猴)。但是,名气小不代表地位低下,菲氏叶猴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也是被列为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
在云南西部、南部一些寨子中,大家对于菲氏叶猴的了解不多,也没有神话故事,傈僳语言中菲氏叶猴被称为猕没头(Mi Mo tou),意思是说尾巴很长的猴子,菲氏叶猴的口碑形象很好,不像经常肇事破坏农作物的短尾猴、猕猴等,菲氏叶猴从没有被发现破坏庄稼或者农作物,除此之外,菲氏叶猴也显示出一种有序性出现在3000年前的岩画中(岩画中也可能是灰叶猴)。
菲氏叶猴没有金丝猴那样有艺术美感的名字,叶猴这个名字反而会使人觉得没有那么特殊,加个灰字让名字变得更加中性;如果名字带点神话性、传说性,比如叫个什么雪莲猴、六耳猕猴,更容易被大家记下。菲氏叶猴恰恰是使用了最普通的名字,也显示出这种猴子的特征——叶食性。
从名字上来看它们是吃叶子的,森林里面就属叶子多了,叶猴还需要保护么,不打猎是不是就保护下来了,只要有叶子,叶猴至少就不会饿死。
——然而,非也,就算是放羊,羊也不是只吃最常见的一种草。
由于目前对于这种叶猴的研究很少,我们很不了解菲氏叶猴的食物到底如何偏重叶子。近年,大理大学的研究团队在高黎贡山对于一群菲氏叶猴的研究第一次揭示了这群陌生猴群的舌尖生活。一年下来,菲氏叶猴在森林中取食50种食物,其中28种都超过食性比例1%。为什么选择这么多种食物?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为了实现营养均衡,以及为了适应栖息地的季节性变化;栖息地的季节性变化使很多食物都有时间上的变化,产量有高低,质量有差异,不同月份、季节都有不同类型的食物供给。最喜爱的食物永远不会是一种,也都是有限的。菲氏叶猴的食物中,虽然叶类食物占最大比例41.5%,但占食性比例前三的就是果实和种子,总体上果实占22.2%,种子占18.7%。短刺栲Castanopsis echidnocarpa,栖息地中最丰富的树种,他的种子提供了菲氏叶猴12.5%的食物。菲氏叶猴不光吃叶子,还要吃果实、种子、花等各类食物,取食的物种超过了栖息地中乔、灌木物种总数的40%。科学家认为食物的多样性能够维持菲氏叶猴接近100只的巨大群体,这点并不常见,因为菲氏叶猴是多夫多妻的社会结构来说,并没有形成巨大群体的社会条件(不同于狒狒、川金丝猴等具有复杂的重层社会)。
丰富的食物来自于栖息地,显示出菲氏叶猴对于栖息地植物多样性的依赖性,单一纯林是无法养活这些濒危动物的。在当下,栖息地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家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保护长臂猿,需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保护绿孔雀,需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保护亚洲象,还它们一片栖息地;菲氏叶猴也需要优质的栖息地。归根结底,物种的保护离不开栖息地的保护。
参考文献:
Ma Chi et al. 2017. Diet and feeding behavior of a group of 42 Phayre's langurs in a seasonal habitat in Mt. Gaoligong, Yunna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