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硝烟弥漫、遍地狼藉,触目所及是萧条破败的街道。电影的开篇,即呈现一种沉重压抑之感。
女学生、伤兵、教父以及商女贯穿于整个情节之中,他们在教堂相遇,让电影彻底拉开了序幕。为保护女学生的清白和生命而殊死抵抗的伤兵;为让女学生逃出这噩梦之城而尽心守护的教父约翰;为挽救女学生生命而自我牺牲的秦淮妓女……剧情环环相扣,在这样的绝望之中,唯有数次出现的地窖中的那一抹温馨灯光,显得弥足珍贵又美好。而这与外面萧条景象的鲜明对比,更是让沉重之感丝丝沁入,凄凉又残酷。
电影最后,秦淮女的一首《秦淮景》婉婉到来,是她们留下的最后的光彩,更是渲染出美好凄凉之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历史是这样评价她们,然而此刻,她们却能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守护学生们最后的尊严,去赴一场没有归期的死亡之约。怎样的情怀,才会有一去不复返的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