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夜最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若你正处在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可能离重生就不远了。

给你三秒思考一下人生。

3......

2......

1......

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

作为一颗蛋,变成鸡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变成鸡的时候作为蛋的生命就迎来了终结,以蛋的死亡换来鸡的重生,鸡,无疑是很开心的。

那蛋呢?它也许不想死呢,有点像人类的婴儿与成人的关系,但是人类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破壳而出这种仪式性很强的阶段,所以尽管成长很烦恼,但是并不忧伤。而蛋不同,它的结局只能是被小鸡踩在脚下噼啪作响,伤感异常。

私以为,归根结底,还是要归罪于人类的命名癖,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蛋就是鸡,是一个物种的不同生长阶段,这就解决了所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一个物种,何谈先后?

可人类硬生生割裂了这一个物种,把它的生命初期形态叫做“蛋”。一旦你给一样东西命名,它便随之与你建立起联系,好比你在路边看到一只蟑螂。

你说,

“好了,现在你叫‘小强’了”。

这时候又来了一个人,一脚踩死了蟑螂,你就会怅然若失,好像这个世界上不是单单消失了一只蟑螂,消失的还有没来得及跟你相依为命的小强。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言归正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古人在草丛里发现了鸡的幼崽的初期阶段,他说,“好了,现在开始你就叫做‘蛋’吧。”

这时候又来了一个人。

万幸,他没有一脚踩碎第一个人的“蛋”。

他问“你在干嘛?”

“在看我的蛋,我给它取的名字。”

“真好听,那我们以后就管鸡的幼崽的初期阶段叫‘蛋’好了。”

斗转星移。

多亏了他,现在你才不会听到“鸡的幼崽的初期阶段炒西红柿”这道菜名。这自然是极好的,否则除了决定要吃什么这个烦恼外,还要被如何清晰地念出菜名所困扰。

这固然很好,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蛋的生死的问题。

试想,一条蛇对另一条蛇说“我今天吃了带壳的鸡”。

另一条说“我吃的是带毛的鸡。”

看,一样简单明了。

非要多出个注定碎掉的蛋的概念,尽管只是碎掉外壳,但是从此以后便不再称之为“蛋”,生命将以“鸡”的形式延续,某种意义上,蛋,还是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又一个悲伤的故事。

怪不得老是听人说,蛋蛋的忧伤。

总之,蛋,总是一种悲伤的存在。

想来,有什么物种不是一出生就走向死亡呢,走的快慢不同罢了,就问苍天饶过谁。

忘记是在哪看到的句子: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寻找哪些人可以来参加你葬礼的一场面试。

不管怎样,蛋的肉体还是很鲜嫩的。

以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