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过得很专一,全面开启陪女儿模式。
9月14日下午回大庆,傍晚时分到家,此时爱人和孩子还在从七厂到大庆的路上。爱人早早来电话,回家先把饭做上,做一个热菜,晚上有硬货——吃螃蟹,还有虾。
饭菜做得,正拖地,电话响起,是女儿姗姗:“爸爸,我们到一中路口了,你到家了吗?”我说已经在家里了。她紧接着说,“一会下来搬东西吧,我们马上就到了。”
女儿今年5岁,稚声稚气,但总爱模仿大人说话,有时说的还真是那么回事。特别是说话比较溜之后,妈妈开车时,她自动晋级为代言人,而且特别享受指挥别人时的支配感。
赶紧放下拖把,下楼。刚好车进院。爱人说,多长时间以来,这是第一次有人接。
是啊。去年7月份以来到北京工作后,爱人一直都是自己从厂区到市里来回跑。每次来回走,大包小包,老人孩子,像搬家一样。周末回来,基本上也都是爱人先到,自己楼上楼下搬这些东西。
女儿姗姗很高兴,在车里忍了一会后,终于欢呼雀跃地飞下来。
女儿问我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明天就回去吗?这是去北京工作以后,女儿问我最多的一句话。其实还有一句,就是:爸爸,今天能不走吗?明天走呗。有时想我想让我回家,她也会给我出主意,“你就和领导说,你家孩子生病了,得回去看看”。
我告诉她,说这次爸爸在家能呆三天。然后她高兴地跳起来,说太好喽,这回有人陪我玩喽……
类似的场景,上演过多次。每次回家,因为是周末,周五晚上到家,周日就得走,时间比较多。每次回家后,姗姗总是抓着我让我陪她玩到很晚,即使很困了也不睡。有一次我问她,你不困吗,明天再玩呗。她本来还很兴奋,听到这话马上就沉默了,揪着我的衣服摇来摆去,嘀嘀咕咕地说,我怕你明天就回去了……
多少次下决定,陪姗姗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在如今这种教育体制下,把孩子带到一个更好的城市,也是很多做父母的一个坚定而又无奈的选择。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选择,姗姗的童年,几乎都是和爱人在一起。在大庆时,一周能见两次,周三和周末。到北京后,最多两周见一次。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姗姗生病的时候。每次生病,我都尽量请假陪她。姗姗最近两次住院,一次上半年在哈尔滨。我和爱人都请假专门陪她。白天在医院点滴,爱人和我都在病房里,和她一起玩,讲故事,玩游戏。中午在外面卖盒饭一起吃。
怕交叉感染,也是为了大人孩子住得舒服些,我们在外面找了家宾馆住。每天点完滴,会带着姗姗去超市转转,买点好吃的;或者带着她在广场上玩一玩。天气好的话,有时也带着她去夜市。
爱人和我都是所谓“体制内”的人,平时无论是穿衣戴帽说话办事都有体制内人的鲜明特点。这次带姗姗逛夜市,远在哈尔滨,索性也放松一下,穿着休闲衣服,慢悠悠地把夜市小吃从头吃到尾,看到有胃口的,来上一小点尝尝,吃得不亦乐乎。
另外一次,是今年下半年。在市里住院。爱人单位走不开,住院7天由我全陪。每天带着小家伙去医院,上午下午都要点滴,所以中午只能在医院吃。但是中午间隙是可以出去的,于是便带着她去美食城,让她点饭菜。但是她最喜欢的还是去超市,买蛋黄派和小奶豆。
其实,零食多吃对孩子不是好事。但是,看她每次吃得那么美,多次下定决心断绝零食后,又一次又一次满足她的小愿望。
话扯远了。
中秋节对姗姗来说,好吃好喝都不如有个人陪她玩。
对于玩,姗姗是自有一套思路的。
比如,把饮水机当冰箱,她的玩具分分钟全变成鸡鸭鱼肉,能把饮水机下面的空间塞得满满的。以至于今天爱人偶然间看到第一反应就是心里咋这么堵呢,而把那些玩具能塞得空隙都没有,当然背后有我的功劳。
比如,她会玩电视机游戏。她当电视机,让我遥控。按下鼻子是开机,然后全部声控。音乐频道、动画频道、舞蹈频道,甚至是新闻频道……她都会各有各的表演招法,虽然Y有时讨论有点重复……再按一下鼻子关机,她会瞬间卧倒。
比如,昨天晚上睡前,她要喝水。结果喝最后一口时,躺在床上没咽下去。我们说了个笑话,结果她一下给笑喷了,衣服、床喷得哪都是。今天上午带她到广场玩。累了,然后对坐表演喝茶。结果她故伎重演,鼓着嘴四处喷,我赶紧做打伞模样,感叹:这喝个茶还得带伞啊!结果,不断重复这句话,直到最后笑抽。
今天下午2:00要离家返京。姗姗又凑过来说,爸爸,能不走吗?定晚上飞机走呗!其实我也是很想再陪她一会,但是我知道晚上的飞机有多不靠谱。
没办法,只能和她商量,爸爸十一七天假,都陪你。
也正是这样,中秋节短息没发几条,微信也没回几个,电话能不打的也都没打,朋友更是没联系。
哥们,中秋你是咋过的?送个迟到的祝福,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