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阅读,点燃梦想——《阅读照亮教育》读后感

              阅读  点燃梦想

        我与《阅读照亮教育》的“遇见”缘于《到俄罗斯去看雪》,因为阅读,我与杨雪梅老师成了好姐妹,我们也经常交流阅读感受。她拍了《到俄罗斯去看雪》的文章给我看,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样的文字,于是就有了谢云老师的《阅读照亮教育》和《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两本亲笔签名书。

        拿到了新书,我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样如饥似渴的阅读。在阅读中给心灵寻一隅故乡。我喜欢那些有温度而又很理性的句子:“那干净而安静的雪呵,或许能清凉我渴燥的灵魂,抚慰我惶乱的心智。”;“我更愿意相信,读书最大的功用,只在于‘修身’,即修炼自身:通过读书求知,构建自己的精神大厦,以抗衡俗世的物质处境。”;“人与人之间,最坚强也最脆弱的保垒就是心灵,最好的教学方法,也应源自心灵、指向心灵、切近心灵。”;“面对日益艰难的教育,日益复杂的现场,教师更需要对自我的清醒认识,真正地回到自己,成为自己。帕尔默说:‘优秀的教学永远需要的是内心向上的召唤,这些书,以及它们所给予的启示,其实就是一条回家的路。我们总是要回到自己的家,精神的家,心灵的家。”……

        俄罗斯艺术天国的光芒照亮了谢云老师的生命。而阅读也点燃了我的梦想。 我已记不清那是多大的时候,过年去一个很有钱的亲戚家串门,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大山里飞来了一只金凤凰》,文中讲述了一个美丽的老师到落后的山村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故事,当时我流着泪读完了那篇文章,也正是文章中那个美丽的老师点燃了我的梦想——成为一名老师。

        辗转多年,几经磨难,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站上了我梦想中的舞台——三尺讲台。我想在这里挥洒青春,站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面对孩子,我甚至天真地以为有爱就能谱写教育的神话,有爱就能创造教育的奇迹。尽管我凭借努力和勤奋也创造过教学成绩位居全县首位的佳绩,但是也越来越能感受到这种窄化的分数教育所带给我的沉痛的思索: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低效的课堂、疲惫的学习、一套又一套的模拟题和机械反复的训练所带来的逼仄狭小的空间和厌学情绪!

        怎样才能让学习有趣,怎样才能让课堂有趣,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持续不断的动力去追寻梦想,怎样才能让那些青春的种子有发芽、拔节生长的欲望……这些问题是从教十多年后,在看到教育困顿的现实后,我的内心深处思考最多的问题。那种当初追求教育的美好,被现实击得粉碎!日子久了,有时也便习以为常。别人那样过,我也随着吧。

        可是每每走进课堂,看着原本应该大放神彩的眼睛里透出呆滞的目光,面对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沉默的课堂,我开始讨厌自己,甚至痛恨自己的才疏学浅,不能像《大山里飞来一只金凤凰》一文中的那只“金凤凰”带给学生幸福感,愉悦感。我渐渐明白了:作为一个老师,光有爱还不够,还要会爱!而会爱的前提是要有爱的能力!这能力哪里来?——自我修炼!谢云老师说我们都是燃灯人。“要做燃灯人,自己得先有光明,就像要做播种人,自己得先有种子。光明从何而来?自身的修炼。自身如何修炼?大量地阅读。”在阅读中,我们会有更好的站立姿势,会遇见更好的人、更好的教育,会有更悲悯的情怀,……我们只有“读懂了教育这本大书,读懂了教学这本活书,读懂了生命这本天书”,我们才“或许更能胜任教育者的工作,更般配‘教书人’这一称谓。”

          阅读  生命意义的朝向

        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我像井底之蛙,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片天,也就在那片天里心安理得地过了十多年。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现实的困顿让我有了生命的痛感。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我开启了孤独的阅读之旅,走进了相互鼓励,抱团取暖的草根教师的精神天堂——叙事者。佛学里讲因果轮回,我相信。在叙事者,我“遇见”了我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贵人,比如“叙事教育”倡导者和实践者王维审老师,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老师,《不跪着教书》的作者吴非老师,还有山东省荣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杨雪梅老师,当然还有因为杨雪梅老师而“遇见”的谢云老师,还有叙事者家人们……太多太多的“遇见”,尽管都是未曾谋面的,或者说他们中有很多人甚至压根不曾知道我的存在,但这份“遇见”,却让我对生命有了更美好的期待!我愿意为了找寻那份理想的教育,而向一本本书走去,不断阅读,不断行走,不断前进。谢云老师说:“书都不想读,还能教好书?因为真正的教育,绝对不只是知识,不只是教材和教参,学生的成长,更不可能只靠教学,只靠课堂和课本,他们需要更丰富的营养,教师也需要更丰厚的素养。教师的素养从何而来?这问题或许过于宏大,但阅读,一定是最重要的‘发源地’,最核心的‘发动机’。”

        阅读就是这么美好!往往会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继续前行的力量,所以也就会没来由的喜欢,喜欢徜徉在那些或喜或悲的文字里。因为喜欢,你就不会只有批判;因为喜欢,你就不会只有埋怨;因为喜欢,你就不会只有旁观。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都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放弃改变。正如谢云老师在“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一文中所写:“尽管相对于群体,个体是单薄的,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单薄就无所作为,并不能因为有限就沉默无声。我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声音是微弱的,但是众多的声音汇在一起,却可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但是众多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却可以改变一个时代。’”在旧的格局里,我们可以有新的作为,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室润泽起来,营造一个又一个“局部的春天”,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每一个“局部的春天”叠加、累积起来,那么教育的百花园里,就会有满园春色,不是吗?

      谢云老师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通过“教育”变得美好,变得更加美好。不也有人说教育就像一场热恋吗?我相信“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我也愿意相信,所有热爱和喜欢教育的人,会为了“满园春色”而努力让属于自己的那朵花开得更艳,更美丽!

          阅读  生命最美的化妆

      “我越陷越深越迷惘,路越走越远越漫长”,谢云老师用这句歌词来表白他与教育的关系。 这也应该是每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的共同感受。“就教育而言,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比较容易。心灵的成长,思想的提升,精神的发育,则难得多。我曾经说,教育其实就是简单的复杂——简单,是指教书;复杂,是指育人。”在看过电影《心灵捕手》后,谢云老师写下了这段话。功利的教育已经让我们走的太匆忙,在面对学生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期待!在影片中,尚恩为什么能被威尔所接受,那是因为尚恩是一个机敏而富有智慧的捕手,他的温和、细致、随顺、耐心、更人性化的教育也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尊重。”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却忘了教育本来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儿子在幼儿园写“8”字,当时怎么教他都不会写,急的直哭,后来我侄子看不下去了,干脆教他上下各写一个“0”接在一起,虽不美观,写法也不对,倒是解决了当时的难题。一段时间后,再看儿子作业,“8”字写得非常漂亮,问他谁教的,他说没人教,自己就会了。你看,孩子都带自我成长功能的。不是孩子不好,只是成长的时候未到。如果我们相信教育是慢和等待的艺术,教育也会更淡然一些,更坦然一些,更理智一些。

        “所有阅读,都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在一次次阅读中,我们能更清楚地看见一个又一个自己,在阅读中,生命也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读别人,实际上也在读自己。在阅读中审视自己,剖析自己,坚定地寻找自己!阅读照亮的不只有教育,还有生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