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点燃梦想
和《阅读照亮教育》的“遇见”,缘于《到俄罗斯去看雪》,因为阅读,我与山东荣成的杨雪梅老师成了好姐妹,经常交流阅读感受。她拍了《到俄罗斯去看雪》的文章给我看,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样的文字,于是就有了谢云老师的《阅读照亮教育》和《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两本亲笔签名书。
拿到新书,我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样如饥似渴的阅读,在阅读中给心灵寻一隅故乡。我喜欢那些有温度而又很理性的句子:
——“那干净而安静的雪呵,或许能清凉我渴燥的灵魂,抚慰我惶乱的心智。”
——“我更愿意相信,读书最大的功用,只在于‘修身’,即修炼自身:通过读书求知,构建自己的精神大厦,以抗衡俗世的物质处境。”
——“人与人之间,最坚强也最脆弱的保垒就是心灵,最好的教学方法,也应源自心灵、指向心灵、切近心灵。”
——“面对日益艰难的教育,日益复杂的现场,教师更需要对自我的清醒认识,真正地回到自己,成为自己。帕尔默说:‘优秀的教学永远需要的是内心向上的召唤,这些书,以及它们所给予的启示,其实就是一条回家的路。我们总是要回到自己的家,精神的家,心灵的家。”
——“教育,更像是一场又一场的农事——在孩子们心底,撒播下美好的种子。然后,是漫长的等待。”
——“所谓的美好教育,我愿意相信,不过就是无限地趋近教育的本质,无限地靠近人的心灵,无限地关注和用心于人的生命发展和精神成长。”
——“教育是人类最后的乌托邦。”……
阅读照亮了谢云老师的生命,阅读也点燃了我的梦想。我已记不清那是多大的时候,过年去一个很有钱的亲戚家串门,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大山里飞来了一只金凤凰》,讲述一个美丽的老师到落后的山村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故事。我流着泪读完那篇文章,心中的梦想也被点燃——成为一名老师。
辗转多年,几经磨难,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站上了梦想的舞台——三尺讲台。我想在这里挥洒青春,站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面对孩子,我甚至天真地以为有爱就能谱写教育的神话,有爱就能创造教育的奇迹。尽管我凭借努力和勤奋也创造过教学成绩位居全县首位的佳绩,但也越来越感觉到这种窄化的分数教育所带给我的沉痛之思: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低效的课堂、疲惫的学习、一套又一套的模拟题和机械反复的训练所带来的逼仄狭小的空间和厌学情绪!
怎样才能让学习有趣,怎样才能让课堂有趣,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持续不断的动力去追寻梦想,怎样才能让那些青春的种子有发芽、拔节生长的欲望……这些问题是从教十多年后,在看到教育困顿的现实后,我的内心深处思考最多的问题。那种当初追求教育的美好,被现实击得粉碎!日子久了,有时也便习以为常。别人那样过,我也随着吧。
可是每每走进课堂,看着原本应该大放异彩的眼睛里透出的呆滞目光,面对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沉默的课堂,我开始讨厌自己,甚至痛恨自己的才疏学浅,不能像《大山里飞来一只金凤凰》一文中的那只“金凤凰”带给学生幸福感,愉悦感。我渐渐明白:作为一个老师,光有爱还不够,还要会爱!而会爱的前提是要有爱的能力!这能力哪里来?——自我修炼!对!就是自我修炼!从心底里生出的向上的生命力!回顾历程,阅读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也是生命拔节的过程!
二 阅读,与叙事者结缘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16年的4月4日,正值清明节放假,看到朋友圈关于叙事者文章的分享,我立即有了走进叙事者的强烈愿望。我行吗?叙事者会接纳我吗?我不会用qq,不会写博客,不会……细数起来,我似乎什么都不会。尽管困难重重,依然不能阻挡我前行的路,叙事者——一个民间草根教师共同成长的团队,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儿子的指导下,我走进了叙事者,这么多年的辗转腾挪使困顿迷茫的心灵终于找到了一个惬意之家。走进便陷入,我的生命开始润泽起来,我感受到了遇见的美好。
走进叙事者让我沉静了下来,少了些许浮躁,多了些思考;少了些许茫然,多了丝淡定;少了些许无奈,多了些坦然;少了些许孤寂,多了些温暖……
于漪老师说:“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在于教师的内驱力。”我清楚的知道:要想走出困顿的现实,就必须让自己先成长起来。就在我为学生放弃学习而无奈时,我又惊喜地发现了一片绿洲——叙事者公众号。在那里,我一口气读完了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的八篇连载!我曾经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灵魂得以洗礼,而《寻找不一样的教育》同样让我震撼!或许是有些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痛感、相似的迷茫让我有了些许相似的感悟,而这感悟又恰巧被王维审老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字字玑珠、句句似鼓点,击打着我迷茫而又渴望找到出路的心。那天我竟激动的拿起笔,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教育叙事——《孩子,我该怎样拯救你》。接着,我把它在班上朗读后,那些彻底放弃学习的孩子渐渐苏醒了意识,开始为了责任和担当,为了班级荣誉而改变自己!此时的我,渐渐走出了迷茫,开始感受教育叙事带给我的小小感动,我的教育教学也渐渐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因为我看到了叙事的力量!我愿意为了叙事而行走在追寻美好的路上。
在与叙事者家人们同行时,专业书籍的阅读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从倦怠中慢慢苏醒,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自己的生命历程。读《苏东坡传》,我明白了“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读《静悄悄的革命》,我懂得了润泽的教室需要老师“用心灵塑造心灵,用幸福栽培幸福”;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渐渐明白了“如何让孩子内心的柔软着陆”;读《奇迹学校》,我重拾信心,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读《人间词话》,我相信“遥远的终点线上有个梦想在等候”;读《陶行知文集》,我立下了“我的暖,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誓言;读《教学的姿态》,我有了给于漪老师写信的冲动;读《论语别裁》,我写下了阅读,在生命中突围;读《不跪着教书》,我明白了别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在叙事者里,与一群热爱教育的人相互鼓励,抱团取暖,读教育叙事,做叙事教育,写叙事故事。一次次迷茫,一次次困顿,一次次豁然开朗……不管多晚,只要心灵有触动,我一定拿起笔写下一篇篇稚气未脱的博文,因为坚持,因为勤奋(从2016年4月4日至今写了171篇博文),我被叙事者家人认为是叙事者团队进步最快的一个人,多次受到王维审老师的鼓励!我的叙事文章在叙事者公众号被多次推送,并开始在《德育报》、《文摘教育周报》、《中国教师报》上发表,以前,我从没奢望过我的文章能变成铅字,这一切,都应该感谢阅读,感谢生命中的贵人,感谢一本本书!
行走,让生命朝向的意义渐渐清晰:在坚守中执著,在执著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读专著,写叙事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17年,我除了跟随团队,每月共读一本书外,我还利用闲假时间读了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刘儒德老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吴增强的《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青少年心理辅导》,王春晓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今天怎样做教师》,谢云老师的《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跟禅师学做教师》、《阅读照亮教育》、《幸福教师五项修炼》,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等等。读,让我有了理性的分析,开始站在“人”的高度思考教育;写,让我捋清了自己的思路,教学与管理也开始条理清晰起来。闲暇之时,翻看一篇篇博文,就像欣赏自己的一个个孩子,每一篇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不管悲喜,都是一段真实的生命印迹。不断地梳理与反思,也让自己的教育不再束手无策,不再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取而代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对话……
三 阅读,生命意义的朝向
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我曾经像井底之蛙,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片天,也就在那片天里心安理得地过了十多年。但我是幸运的,因为现实的困顿让我有了生命的痛感。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我开启了孤独的阅读之旅,走进了相互鼓励、抱团取暖的草根教师的精神天堂——叙事者。 佛学里讲因果轮回,我相信。在阅读中,我“遇见”了生命中的一个个贵人,比如“叙事教育”倡导者和实践者王维审老师,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老师,《不跪着教书》的作者吴非老师,“江湖一刀”谢云老师,山东荣城特殊教育学校的杨雪梅老师,还有叙事者家人们及许多有共同追求的朋友们……太多太多的“遇见”,都因阅读相连!尽管都是未曾谋面的,或者说他们中很多人甚至压根不知道我的存在,但这份“遇见”,却让我对生命有了更美好的期待!我愿意为了找寻那份理想的教育,而向一本本书走去,不断阅读,不断行走,不断前进。
谢云老师说:“书都不想读,还能教好书?因为真正的教育,绝对不只是知识,不只是教材和教参,学生的成长,更不可能只靠教学,只靠课堂和课本,他们需要更丰富的营养,教师也需要更丰厚的素养。教师的素养从何而来?这问题或许过于宏大,但阅读,一定是最重要的‘发源地’,最核心的‘发动机’。”
阅读就是这么美好!往往会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继续前行的力量,所以也就会没来由的喜欢,喜欢徜徉在那些或喜或悲的文字里。因为喜欢,你就不会只有批判;因为喜欢,你就不会只有埋怨;因为喜欢,你就不会只有旁观。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都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放弃改变。正如谢云老师在“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一文中所写:“尽管相对于群体,个体是单薄的,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单薄就无所作为,并不能因为有限就沉默无声。我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声音是微弱的,但是众多的声音汇在一起,却可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但是众多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却可以改变一个时代。’”
在旧的格局里,我们可以有新的作为,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室润泽起来,营造一个又一个“局部的春天”,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每一个“局部的春天”叠加、累积起来,那么教育的百花园里,就会有满园春色,不是吗?
谢云老师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通过“教育”变得美好,变得更加美好。不也有人说教育就像一场热恋吗?我相信“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我也愿意相信,所有热爱和喜欢教育的人,会为了“满园春色”而努力让属于自己的那朵花开得更艳,更美丽!
在电影《谁动了我的幸福》中,老鹰对蜜蜂成天的辛苦忙碌不理解,而蜜蜂却说:“虽然我不能确切地知道哪些蜜是我酿的,可是我知道那蜂房中,总有一滴蜜是我酿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或许我终其一生,也只能做些小事,让就让我做只这样的小蜜蜂,为美好的教育事业酿一滴蜜吧!
王维审老师说:教育叙事,作为研究教师教育教学经历的一种故事媒介,记录了教师的教育实践与生活,其中必定承载着教师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一定蕴含了教师的性情、理想与信念,凸显着教师独特的教育技能与技巧。这其中,一定不乏智慧的火花,睿智的见解。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记录,不断地反思,积“思”为智,就一定可以获得教育智慧,并在不断地反思中获得专业的发展。
阅读与 教育叙事让我浮躁的心慢慢沉潜下来,读写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
“文化是一名教师的厚度,思想是一名教师的高度。教育内涵提升的关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次次的记录和反思,让我对春风化雨式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开始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人性化的实践:开始用故事来育人:一、听别人的故事。每天早晨,我都花上几分钟讲故事,内容涉及真情故事,重在培养孩子情商;快乐故事,让紧张的学习张驰有度;美德故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励志故事,传播正能量;智慧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幽默故事,培养学生幽默感;二、说出你的故事。每周推荐五至八人在故事课上说自己的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用故事交流,让他们于故事中唤醒自己;三、写自己的故事。每周的练笔作文可以写我们自己的困惑、经历、班级故事等,让学生从自己所写的故事中来反思生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每一个个体走向美好;四、写身边的故事,让学生把视角逐步投向社会,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故事悄悄的润染着我和学生的生命。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故事,让师生在心灵和谐共振中,体会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每当倦怠之时,耳边总会静静流淌着《叙事者之歌》:
“笔尖下流淌故事,故事里有我有你,我和你曾经一起,写春秋育桃李春风化雨,笔尖上盛开着花,故事里最美的花,如今开遍海角天涯,我和你一起用心呵护她……”
四 阅读,生命最美的化妆
“我越陷越深越迷惘,路越走越远越漫长”,谢云老师用这句歌词来表白他与教育的关系。这也应该是每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的共同感受。
“就教育而言,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比较容易。心灵的成长,思想的提升,精神的发育,则难得多。我曾经说,教育其实就是简单的复杂——简单,是指教书;复杂,是指育人。”在看过电影《心灵捕手》后,谢云老师写下了这段话。功利的教育让我们走得太匆忙,在面对学生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期待!影片中,尚恩能被威尔接受,就因为尚恩是一个机敏而富有智慧的捕手,他的温和、细致、随顺、耐心、人性化的教育也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尊重。”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却忘了教育本来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儿子在幼儿园写“8”字,当时怎么教他都不会写,急得直哭,后来我侄子看不下去了,干脆教他上下各写一个“0”接在一起,虽不美观,写法也不对,倒是解决了当时的难题。一段时间后,再看儿子作业,“8”字写得非常漂亮,问他谁教的,他说没人教,自己就会了——你看,孩子都带着自我成长功能的。不是孩子不好,只是成长的时候未到。如果我们相信教育是慢和等待的艺术,教育也会更淡然一些,更坦然一些,更理智一些。
亚里士多德说过,善有外在的善、身体的善和灵魂的善,灵魂的善是真正的最具卓越意义的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一如既往地追随叙事者的脚步,阅读专著,提升自我,书写教育叙事,做叙事教育,“所有阅读,都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在一次次阅读中,我们能更清楚地看见一个又一个自己,在阅读中,生命也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读别人,实际上也在读自己。在阅读中审视自己,剖析自己,坚定地寻找自己,让自己和学生的灵魂向“善”,或许,对于我的生命,这就足够了。
阅读照亮的何止是教育,还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