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学习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探究学习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尤其是理科教学的现代化运动中产生的学习理论。
这场改革的动因是:第一,现在社会的高速度,加速度和连锁式的变化,要求一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力,尤其要求有应付变化的适应能力,知变、处变、制变、创变。第二,随着20世纪60年代科学认知的质的变化,加上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激起了世界性的科学竞争的浪潮。
探究学习是遵循科学家运用的方法和精神,教师和儿童一起研究科学现象的教育。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二个特点,是旨在培养儿童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形成认识自然之基础———-科学概念。
探究学习的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二、探究学习理论的主要内涵
探究学习理论的核心人物施瓦布则从“现代科学的本质”的高度,主要从理论方面阐述了探究学习的必要性。科学知识是不断得到修正的,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探究方法:一种是不变动科学体系的探究,谓之,“固定性探究”。另一种是,从根本上变革科学体系本身的探究,谓之“流动性探究”。 施瓦布倡导科学的方法分为七个阶段,(1)形成问题,(2)搜集可能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数据,(3)再形成问题,(4)决定问题解决所必要的数据,(5)计划旨在获得数据的试验,(6)通过实验获得数据,(7)解释数据。
探究学习理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加涅,为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加涅认为传统的理科教学的特点是,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或有关科学原则的教条,教科书只是记载一系列的科学结论,而学生学习理科就是要了解这些科学的事实与其论。加涅在“探究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构成学习的前提条件。加涅认为,学习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习所必要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就不可能有任何学习。学习所必需的另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知识。不赋予某种知识的学习是不能成立的。加涅还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条件”。他认为,“所谓发展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是发展必须依存的前提条件,而学习不能归结为单纯的成长过程那样的人的内部倾向与能力的变化。
三、探究过程的要素分析及其教育价值
“探究学习”的特征就在于重视探究过程,强调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将“探究学习”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教育时,必须从总体上作出构想,即借助比较低层次探究能力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由此,逐渐地培养高层次的探究能力,获得抽象性程度更高的科学概念;借助这种探究能力和科学概念的培养,扎实地掌握探究未知世界所必须的科学方法。
研究者们根据自身的经验,析取了探究学习过程的构成要素,主张这些构成要素可分为三个范畴: 观察过程(通过人的感官获得有关现象的信息的过程);信息处理与表达过程(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并用适当的符号表达该信息的过程);理论化过程(超越假设的推论、模型化、理论等所掌握的信息,求得具有普遍性的法则的过程)。
“探究学习”论与“发现学习”说一样,为讨伐传统教育,开拓创造教育吹起了号角;“探究学习”论推动了理科课程、教材、教法的根本改造;“探究学习”论推动了对教育目标论的分析研究。“探究学习”论有它的合理内核和积极作用,这是肯定无疑的。“探究学习”值得我们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