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从“三个逻辑”把握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做到常立信仰之基、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奋发进取在中华大地上扬起一面面迎风飘扬的鲜艳“红旗”。
从历史逻辑看,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是我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核心教育,它关乎党员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早在1941年,中央政治局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明确要求“全党党员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习近平总书记将党性教育与“心学”结合起来阐述,意在强调党性教育不仅仅是外在的教育和训练,更重要的是党员内心世界的自我修炼和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修炼坚定理想信念之心,不断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坚持党史学习,时常向革命先辈们看齐,在学思践悟中感悟思想伟力,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精神血脉,从党的奋斗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
从理论逻辑看,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加强党性修养是其必然要求和永恒主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先生用绝笔唤起群众觉醒将共产主义星火燃起,到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为边远群众严守沙丘鞠躬尽瘁,再到时代楷模黄文秀勇于担当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无不常怀一颗为民服务之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是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打实地帮助群众改善生产与生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中最终修出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快乐生活的“正果”。
从现实逻辑看,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是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根本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内政治生态展现出崭新气象,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要做到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还需要强化治本之策。那些被查处的腐败分子之所以走偏了方向、最终变了质变了色,归根结底是丢失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党性修养的堤坝没有筑牢。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炼廉洁自律之心,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克己奉公、以俭修身,修炼出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