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核”的一些小知识。不是原子弹哦(ᵒ̤̑₀̑ᵒ̤̑),而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手机、电脑中的“核”——CPU。
现在我们每天都用手机和电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很多厂家的宣传说自己的产品使用的是8核10核的CPU,非常具有煽动力。但是,“核”真的是越多越好吗?“核”到底又是什么东西咧?
CPU中文全称是“中央处理器”,英文名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叫做“核”、“核心”。世界上能生产CPU的厂家不多,比较有名的比如英特尔、AMD、高通、联发科、华为等。其中高通、联发科和华为都是做手机芯片的。
其实,大家只需要稍微了解下面这些关于CPU的知识,就足够我们日常使用了。
问题:CPU是干什么的?
回答:负责手机、电脑这些设备进行计算工作的,是这些设备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简单的说:CPU相当于大脑。
问题:什么是多核?
回答:其实最开始的CPU都是单核的,也就是一个核心,但是随着技术和用户需求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多个核心集成在一个CPU里面的技术。现在比较常见的有双核、四核、八核等等。继续上面的例子,多核简单来说就是:好几个大脑集中在一个脑壳里。
问题:四核比双核好吗?八核比四核好吗?
回答:不是的。现在厂商动不动就吹自己的产品是八核甚至十核处理器就是利用了像我们这种“善良百姓”的一个惯性思维,多了总比少了好。其实在CPU的世界里,还真就不是这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多核”CPU。其实,在多核CPU出现之前,单核CPU就是朝着“更快”这个方向发展的。
就好像我们原来烧一壶水,需要5分钟,新的CPU可以让你3分钟就烧好。
但这么个简单的问题,稍微演化一下,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例如,如果我要烧2壶水呢?
单核CPU会先烧一壶,再烧第二壶,也就是我们需要3+3=6分钟烧好两壶水。但是,双核CPU就可以做到同时烧两壶水,互相不干扰。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3分钟就烧好了两壶水了。多核处理器的优势就在这里,可以同时完成不同的工作。用技术上的话说就是:多线程任务。
那这样看起来,4核的是比2核的好嘛。为什么我要说不是这样的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牵扯到我们实际使用的情况了。
不得不说,由单核处理器进化为双核处理器,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情况下,有多少机会同时运行这么多任务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日常使用的场景:系统运行、开着微信、开着QQ、用着网页浏览器或者编辑一些文档、再或者同时下载一些“小电影”,这就是几乎我们日常会同时用到的全部了。而这其中,像微信、浏览器、文档编辑这些占用的资源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需要超过4核以上的CPU。有没有特殊情况?当然有,例如用“格式工厂”同时转换很多个视频。但这种情况太少,而且和我下面要说到的另外一个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另一个原因就是单个核心的计算能力。
单个计算核心的计算能力是以"GHz"来计算的,我们一般会听到别人说一个CPU是多少多少“鸡赫兹”,就是说的这个单位。比如现在比较常见的一个CPU因特尔的i5-6200U来说,就是一款双核,每个核心计算能力为2.3G赫兹的CPU。那么问题就来了,以现在的制造工艺来说,一般核心数越多,单个核心的计算能力越弱。联发科前段时间发表了一款10核处理器,单个处理核心的计算能力只有1GHz左右,也就是说,虽然它能同时处理很多个任务,但单个任务的完成时间,还不如核心少的CPU。
有一幅图很能说明问题
上面这个图里,联发科10核CPU,在处理单个大任务时,一个核心在疯狂工作,其他9个因为不是自己的任务,所以都不参与工作。而高通公司的CPU稍微能好一点,几个核心多少能共同完成一个工作,但是效率有限。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就是单核心,超高能力的俄罗斯大妈了!
综合以上的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实际情况下,根本用不着那么多核心,二是多核心的单任务计算能力还不如少核心的计算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多核心不一定比少核心强。
其实,现在的CPU发展方向也印证了这个观点,现在的CPU制造商已经停止一味追求多核心了,转而向提高单个核心的计算能力的方向上发展。而主流CPU的核心数现在也基本稳定在4核心左右了。因为这才是最符合现在人需求的。
当然,上面这些文字只是简单的分析了CPU“核”的问题,其实还省略了很多相关因素、例如线程、制造技术、架构、散热、能耗、超频、内存、缓存等等,不过对于我们来说,知道上面这些就足够让我们在选择下一台电脑或者手机的时候,不被厂家瞎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