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姑就是保叔的丈母娘,巧儿的母亲,生的还算俊俏,自从生了巧儿后,那身材纵横捭阖,像用气筒吹着一样,腰围发展极快,说别人容易胖的话是喝凉水都长膘,到了巧姑这儿,那是吸凉风也长膘。等巧儿会走路时,那身材分成三个人,也觉得是多肉。巧姑肥肉多,胸脯也大,奶水很足,巧儿吃不了,巧姑还用自个的奶水喂家里奶羊生的小羊羔呢!
巧姑长的壮实,力气也大,做的一手好菜,尤其是炒鸡,都是土生土长的大土鸡,一个就有五六斤,别人一次炒半只颠勺也觉得费劲,可巧姑一次炒一只,也看不出吃力,大炒勺上下翻飞,一气呵成,看的人是眼花缭乱,心悦诚服。也没见巧姑用啥特殊的调料,也是农村常用的那几样,盐巴花椒粉辣子面,讲究点的有大香小香等,根本没有什么味精十三香之类的,前几年,酱油都没有,可是同样的材料,做出来的鸡味道就是不一样,大伙儿都说吃鸡就要吃巧姑炒的。所以巧姑也算村里的名人,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需要做席炒菜,那都是必须要请巧姑掌勺的,否则会少一大半滋味。
巧姑啥都好,就是话多,也不知道她每天都从哪儿听来的消息,张家长李家短的事,在她嘴里都能说的比收音机里说的评书精彩。村民平时都害怕巧姑到自己家来串门聊家常,稍不注意,你家的鸡毛蒜皮的事,你说的那一句不谨慎的话,就会在巧姑离开以后,最短的时间内,传遍小村上下,而且是有鼻子有眼,杀伤力十足。村民即离不开她又厌烦她,所以背后都叫她哑嫂,就是希望她能变成哑巴,不再说别人的是是非非。
巧姑当然不会变,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说惯了闲言碎语的人是很难改变的,她也知道大伙儿在背后叫她哑嫂的事,她也不恼,也不记气,今天刚说人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明天看到人家又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来打招呼,嘘寒问暖,村民也习惯了。
巧姑嘴碎的很,但是心肠不坏,村里不管谁家的老人孩子,只要是听说生个病啥的,巧姑绝对是第一个上门慰问的,看看问问,然后回去做上一些好吃的,就给送来了,也别说,巧姑就是会做饭,她看过病人后,都是根据病人的口味需要做的,也不知她哪来那样的本事,一看一问,做出来的饭就是合病人的口味,虽然平常大伙儿背后也说巧姑的坏话,但是,只要家里有个病人,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巧姑,希望她快点来看看,给病人做点好吃的。
巧姑老了,身上的肉却不见少,但是大勺是颠不动了,村民们也就吃不到巧姑做的菜炒的鸡了,村民们聊到巧姑的时候还会说起巧姑做的菜,还会流口水,有时还会说脏话爆粗口,骂自己的老婆笨,都不会做菜。巧姑做的菜成了大家的念想。
大家如今常说的话就是,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不能听他说过什么,而是要看他做过什么,也不在他有多少钱,而在于他帮助过多少人,大家一致认为,巧姑虽然说过很多是非,但巧姑绝对是个好人,是个值得受到村民尊敬的人。
小村的人心里还是有一杆秤的,谁是谁非,大家心知肚明。
做人呐,还得掂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