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晚19:00—21:30在云+咖啡由BM举办了一场赛美老师的分享会——教你如何将知识高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大咖简介:
赛美老师,宇宙无敌超级金融美少女,SChFP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CPBA国际注册私人银行家,WML财富传承管理师,IWMA国际财富管理师协会会员,美国百万圆桌MDRT之TOT顶尖会员,IDA国际龙奖白金会员等。
徐建明的《选择做富人》中有这么一段话“一直以来许多人向我请教如何致富,却极少有人向我请教如何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句话让我们深思,学习理财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要他人"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得到之后又该如何内化提升自己的段数呢?
且听下面分解:
首先思考学习什么。
1.明确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每年设定一个年度计划,再把年度计划划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根据自己的进度来及时调整。在充分了解自己和自己对话后列出一张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清单,标明学习期限和学习目标(最好是数量化,以便统计和核对)
2.符合自己的评估标准
人是有一定的惰性的。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十分自律,很多学习过程也是相当枯燥无味的。而且许多人制定了计划但却总是以未完成或者“反正还年轻还有许多时间”来安慰自己从而恶性循环。所以要检验自己的计划是否完成,在设定计划的同时还要寻找一个符合自己的评估标准,比如找同伴监督;跟朋友签订协议——如果没完成则请吃大餐等;给自己设定一个挑战——害怕蹦极但如果计划没完成就要自己去玩一次蹦极等。方式有多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3.年龄要与时俱进
所谓的年龄要与时俱进说的是心态问题,赛美老师是70后,但她说过三年,她就是00后。年龄不是捆绑一个人前进的借口,而是应该让年龄拥有它所应得到的沉淀。台湾作家吴淡如每一年都会安排自己学习一到两样新东西,比如插花、绘画等。唯有活水引入,才能使得一条溪流保持清澈和畅通。现在有许多人总是在别人建议学点东西的时候以“我老了”来搪塞,想想摩西奶奶从76岁才开始绘画,村上春树30岁才决定要写小说,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行动力很重要,心态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4.设定兴趣领域的标杆
寻找自己兴趣领域的标杆,比如想成为理财规划师可以将赛美老师作为标杆。可以列一张清单,举出三个自己兴趣领域的标杆,即想超越的人,可以将这个清单打印下来附上标杆人物的照片贴在自己每天会经过的地方或者床头,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奋斗。
当然,最容易的是从自己身边的朋友下手,你的身边一定存在着一两个你觉得你尚未超越的人昂,选择最靠近你的人来当做努力目标会让自己觉得行动起来更有动力,就好比跑马拉松,唯有设定一段路程上的一个小目标不断超越你才得以最后抵达目的地。
其次是转换为什么。
1.多重方式转化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看完一本书之后你可以将其中转化为什么呢?
a.写书评,发布到各种平台,如简书、微信公众号、豆瓣等
b.与朋友分享,找寻有共鸣的朋友交流,促进消化
c.微博发布感想勾搭作者,幸运的可能会与作者来一次“亲密接触”
d.思维导图
e.整理成为一份培训的资料
f.在朋友圈发布感想或者举办一场小型的活动分享会
当然还有更多的方式,一是要根据自身习惯来做,二是要养成习惯,比如看完书之后就会写书评或者画一张思维导图的习惯,久而久之,你必会发现这些积累下来的知识终有一天发生质变。
2.活学活用,巧妙变现
“如果你的专业可以为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赚钱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是赛美老师说的一句话。三百六十行,如果你所在的行业中你的专业知识足够强硬到可以为别人服务,自然会有人上门寻找服务,那么你的财源也就来了。举个例子,你在简书发表文章得到别人认可,有人给你打赏,那么就是一个变现的方式了。
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听一场分享会,只要用一点心都可以得到一点点收获,将这一点点收获分享出来,活学活用,可能在你的分享之余你便可以收获更多,何乐而不为呢?
3.把自己变成一道菜
在当下社会每个人都要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将自己变成一道菜,把学习和成长变成可评价的服务,逐步形成品牌和信用积分。唯有你将自己的功夫不断加强然后在这个的基础上将能力化为生产力才得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成功地为自己的成长加分。
4.做多少减法就得做多少加法
提及买书网站,大家都会想到当当图书,京东,亚马逊等,提及当当,我们都会立即将其与卖书的标签等同,而不幸的是它开始将自己的产品扩展到百货商品。如果它在线上能与豆瓣图书、简书等合作,线下活动具体落实到实体书店,产品可以单一为图书,在这样的情况当当则不至于处于现在这种“不温不火”的销售情况。
若是推及一个人,如果一个人涉猎于摄影、绘画、写作等多个领域,他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己更擅长的方面,再在所擅长的领域中不断研究,势必会比他广撒网,平均使力要来的好一些。理财上经常有人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在塑造个人品牌这件事情上,哪个篮子的鸡蛋少了,另一个篮子的鸡蛋就得多些。
最后呢,要清空脑袋探索新世界。
1.主动出击更有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错过机会往往是因为我们犹豫不决,即使能力方面的软件设施已经齐全,而行动方面的硬件条件不行,那也终究只能和机会擦肩而过。在分享会提问环节有个内敛的姑娘突破自己主动提问最终得到了赠书,若是她没有勇敢地站起来,那么那本书也终究与她无缘。举不举手,只是一个动作问题,而敢不敢举手,却是一个心理斗争问题。任何事情如果可以让自己处于主动位置,那么就是占上风。
2.拒绝脑袋负荷
赛美老师说清空脑袋然后带着一颗好学的心上路,这样才会发现更多新世界。
往往很多时候我们的脑袋里总是存储着许多尚未完成或者做了一半的事情,久而久之在to do list上的项目越来越多,累积多了人的烦躁情绪就自然而然地上升,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与其抱着“我要成为什么”“我今天一定要做什么”的伟大抱负,还不如专心处理好一件事,比如听完一场分享做个总结,看完一本书写个书评,将输入的内容转化为输出,不用在心心念念那场分享会的内容,是不是在做完之后觉得脑袋没有那么多待处理事件而轻松许多呢?
所以呢,及时清空你的脑袋,才能更好探索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