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经济学》: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中三个元素适用于养育孩子
《小岛经济学》作者彼得希夫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总裁,他曾经成功预言了二零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机,与弟弟经济学与融资学领域专家安德鲁斯合作而成。童年他们的父亲曾带他们自驾游,为了消磨时间,讲了一个关于小岛和鱼的故事。
他们的父亲是一位经济学家,写过《经济增长模式与停滞的原因》一书。
受父亲的影响,两兄弟用经济学研究,以父亲所讲的小岛和鱼的故事为雏形编著了一本有趣的《小岛经济学》。
这是一本9岁的孩子都能看得懂的经济学著作。
这本书以一座虚构的小岛为背景,从小岛的发展兴衰让人在故事中明白经济学的运行的逻辑,每一个章节分三个部分,故事,对应现实中事实,以及背后隐藏的经济学逻辑,观点明确,浅显易懂。
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经济学数据分析,只有一个个情节跌但起伏的故事。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明白背后隐藏的经济学逻辑。
《小岛经济学》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艾伯、贝克和查理在一个岛上,每天靠抓鱼维持生存,但每个人的技能只能抓到一条鱼填饱肚子。
有一天,艾伯心想,自己现在抓鱼的方法,永远只能填饱肚子,未来没有盼头。于是,就选择一天饿肚子不抓鱼,找材料编了一个渔网,提升抓到鱼的概率。这种行为遭到了贝克和查理的嘲笑,但并没有影响到艾伯的行动,他饿着肚子把渔网编好了。
第二天,艾伯用渔网抓到了两条鱼,自己每天吃一条,另一条鱼存了起来。查理和贝克见艾伯每天能抓两条鱼,也想学做渔网,又担心自己技术不行,害怕做得不好,连每天一条鱼都没有了。
这个故事讲了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包含了3种元素: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对未来乐观;三是勇于创新。而这三个元素也适用于养育孩子。
01敢于冒险
育儿理论和方法种类繁多,如何在如此多的理论和方法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育儿理论和方法,是需要冒险精神的。
《请回答1988》里的一位爸爸说:你第一次当别人的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当别人的爸爸。
是啊,我们第一次为人父为人母,如何养育一个孩子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感谢获取知识的便利,我们才能站在前人的经验和理论上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养育孩子。
但是这其实也是有风险的,毕竟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性情。适合别人家孩子的养育方法和理论,不一定就适合自家孩子。这就有点类似艾伯饿着肚子织渔网的冒险。但是这样的风险我们是要去尝试的,因为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敢于冒险选用前人的育儿理论和方法,给我们养育孩子指出了大致的方向。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批判性思维选择吸收和消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育儿水平。
02对未来乐观
艾伯织渔网改进方法是对未来有新的盼头。他希望不只是填饱肚子,还能满足穿棕榈叶的衣服等需求。他对未来充满了乐观,大不了就是饿一天肚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有这种对未来乐观。小小的人儿,未来怎么样,我们无法预测。但作为父母,我们都天然地期待孩子未来的人生一片坦途。
有时候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亲子关系糟糕时,作为父母难免焦虑,甚至怀疑自己的教养出现了问题。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减小曲线弯曲的弧度。
03勇于创新
艾伯后来不满足于每天捕两条鱼,他又改进了捕鱼工具,捕捉到更多的人。从渔网到捕鱼器是一种创新。
各种育儿理论和方法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创新。比如婴儿哭了到底要不要抱这个问题就有很多争议。“哭声免疫”的拥护者认为宝宝哭了不要抱,让他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反对者则认为爸爸妈妈需要给予0-3岁的孩子安全感,婴儿想要抱抱就要满足他,怎么满足都不过分。让宝宝哭累不哭实在是太残忍了。哭声免疫创始人的孩子最后成了精神病患者,这就让反对者的声音更大了。反对者的这些理论就是一种对前人经验的创新。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看很多育儿书籍,这绝不是让我们照搬书中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们在看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筛选整合判断和创新,这样内化而来的方法可能更加适合自家孩子。
再举个例子,很多爸爸妈妈都信奉快乐教育,但是整天让孩子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地疯玩,真的就是快乐教育了吗?
我比较赞同一种玩中学的快乐教育法。这种快乐教育本质上也是疯玩,但是更需要爸爸妈妈设计一些亲子游戏来玩,目的可以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大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等。
孩子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一些能力这比单纯地疯玩有了一定的创新。
写在最后
《小岛经济学》是一个鱼、小岛和美元的寓言故事。敢于冒险、对未来乐观和敢于创新是小岛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三个元素。
这三个底层逻辑元素也适用于养育孩子。养育孩子也需要这样的底层逻辑。
育儿即是育己。作为父母,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认知,就能更好地养育孩子。
适当地冒险选用育儿理论和方法,使用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创新,乐观地相信自己能养育好孩子。
育儿有道的父母应该有信心拒绝那些不太适合他们的建议。当然,意见是一定要听的,但是听后自己要有所取舍。如果他人的建议听着感觉不适合自己,那可能真的不是什么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