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21级考研学生,本科普通211,上岸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硕。简单总结一下考研过程中自己的教训和经验。
首先是择校,在我现在看来,择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选择的学校决定了考研的难度。第二是择校决定了你要准备哪几门专业课。
先说一下我的关于择校的教训,我在二月份开始准备考研,根据网上的院校分析以及对自己水平的大致了解,看了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几所学校的考试科目和历年分数线,考虑到北京邮电大学是211,相比于其它985应该会容易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并且专业课是传统的四门(当时喜欢考类似408这种四门专业课),于是决定考北邮。2月份开始准备数学,从六月份开始准备专业课,大概八九月份觉得北邮并不简单,于是目标院校换成华南理工,专业课考408,和之前复习的专业课相同。期间感觉408内容太多,难度较大,但是还是坚持,就这样一直到十月份,突然觉得再继续学408的话今年很可能考不上,于是重新挑了院校,倾向考大连理工大学,大工的电子信息专业课只考一门软件工程,这意味着之前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准备408是白费了,但考虑剩下的时间只复习一门软件工程也足够,于是决定改院校。这是我备考期间最大的教训,事实上之后我复习软件工程的时间并不是很足够,由于复习不全面丢掉了十几分本不难拿到的分数。
关于择校的经验,一开始就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当然很好,但是很困难。因为刚开始对院校信息了解比较少,对自己的能力和对院校难度的认识都不清晰,由于我自己的经历以及计算机专业课的性质(大部分院校之间的专业课科目是有重合的),我觉得在开始选择一个相对合适的院校,之后根据复习情况和对院校更多的了解,可以再调整自己的目标,要敢于换目标,但是不要频繁的换,并且要换的话,一定要确保自己剩下的时间足够复习新的专业课。
关于择校,按照难度普遍认为985>211>双非,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北邮等难度要大于一般的211甚至985,杭电也不能看作是普通双非,院校信息我确实了解的不多,就不多举例,但是要考研的人一定要认真查一下;另外我觉得就是东南地区的院校难度要明显高于同一档次的西北地区院校(比如西北地区的政治给分会宽松一些),这些都是个人经验,并且考研每年情况不同,看经验贴的时候要自己甄别。另外要关注的是二三月份是院校官网公布复试名单的时间,大部分学校的复试名单都有公示期,大概一到两周的时间,复试名单上有进复试的同学的各科成绩,这个还是有比较大的参考意义的,因为不同学校的专业课可能不同,只看历年录取分数线的话很难看出一所学校的难易程度(分数线高也可能是专业课简单,得分都高),这时可以通过数学成绩大致看出这个院校的难易程度,这是个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