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傅佩荣译文
子夏说:“对待妻子,重视品德而轻忽容貌;事奉父母,能够后尽心竭力;为君上服务,能够奋不顾身;与朋友交往,答应的事就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它是学习过了。”
心得
我认为这段话,主要是说学与德之间的关系。学之根本内容,在于实践伦理道德,实践重于知识。
德行为本,知识为末 。
子夏从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伦讲述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夫妻重贤德,事父母在孝,事国君在忠,交朋友重信。以这些德行为本,知识为末,以本贯末,以道德统知识,融学问于生命实践。 如能重德,尽孝,尽忠,守信,能实践这些做人的道理,就是掌握了为学的大要。
“学”之意,不仅在知识,尤其重在实践德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行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又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些都可以看出,孔子所看中的“学”,乃是学做人,实践德,不是只读书,死读书。
现在应试教育之“学”,只重视应试知识的获得,与孔子所说的“学”相去甚远。我们小时候还有一些社会实践,有劳动课,学校组织植树、野炊、爬山、放风筝、烈士陵园扫墓等等。现在还记得,老师带着我们,背着锅碗瓢盆儿满山野乱跑的开心劲儿。现在的孩子更像笼中之鸟,从早到晚的关在学校里。学校为了安全,什么都不敢让孩子去做,难得的春游也仅仅就是去海洋世界,公园之类场馆转转。为了升学率,低年级开始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没有了美学欣赏的启蒙,谈什么素质教育?德育实践,就更谈不上了。
曾经问过几个高中生学习古文的心得,他们的回答让人大跌眼镜,“不用考试了,谁要学那些之乎者也。”谈不上继承传统,谈不上尊重经典,只是因为要考试才不得不背诵学习罢了。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吗?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