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还没打开,电话来了,问我到了吗?安顿的怎么样?一并又交代点注意事项,心里感到很温暖。
他是三月份老师公开课上认识的,他是嘉宾,当时我作为老师的课堂助理,没有太多时间顾及他人,也没有细看他。对他唯一的印象:眼睛不大,戴个眼镜,是位社会学者,擅长考古,眼神有些高傲,对于考古学家我已习惯了这种自恋的眼神。由于我对考古情有独钟的偏爱,潜意识里对研究考古的人自然也就多几分好感,他礼貌的礼节性的留了我的电话,我客气的和他寒暄,我没有想过还会与他再联系。
微信打乱了我们惯用的交往习惯,通过接触相互认识了解,再从相处相识相知……的过程明显已经淘汰和落伍了。
微信的朋友圈就是个人的广告平台,可以突出宣传自己的优点,可以把自己美化成理想中的神。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互相欺骗,但彼此点赞参观都很乐此不疲。
我很少看微信朋友圈,一是很多见一面的人加了微信,发些东西索然无味碍于面子却又不好删除,另外每天发微信圈的就是那么几个无聊人,无非是各种旅游生活照,美食吃饭照,参加活动显摆照,个人私生活爆漏照,转发名人名言说,凡事个人无端感慨说,心灵破汤说等等……懒得看了,费眼睛。
两个人见面,我是不会允许对面坐着的人没我这人似的看手机的,看着一个坐在你对面的人六神无主的样子,一会拿手机看看,一会问我刚才说到哪了,一会精神病似自己一人哈哈大笑,我通常忍无可忍,会直接告诉他或她这很不礼貌,请注意我的存在,这样貌似也得罪了不少人。
有的时侯没办法,比如小聚会,经常会出现一群人都低头沉迷陶醉在自己的虚幻世界里,群体的力量把我想表达正义的观点的声音想法直接泯灭在心底,各种心无旁骛的表情让我叹息又叹息,接下来我最后一个慢吞吞的也拿出手机装作没有被淘汰状无奈强迫自己像煞有兴趣的翻看那些无聊的内容。
和他在微信相识相知,每天从早安到晚安,从彼此寒暄到调侃时事,从业务领域到诗词歌赋,最后到互诉衷肠,聊了一个月,那一个月我每分每秒都在盯着手机,其中我们也见了几次面,见面有些拘束。
来西藏他有些失望,因为我坚持一个人来。来之前他有一次问我,“听说去西藏都是去找前生的人,或者去等后世的人”你是吗?我告诉他有的人对前生念念不忘,有的人都后世耿耿于心,我活在当下,他听了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