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家校共创,今天走进二年级,23个家庭只有一个家庭请假,集体的场域在半天三个半小时的引导中进入内在的融合。愿景图真实呈现这个集体当下的状态,阳光,向上,充满生机与能量。在每个家庭的笔墨渲染中,一幅真实的图景触发每个人心底的力量。作为引导师,在这样的场域中,也感受到能量的滋养,流动中的创造温暖所有场域的个体。
在史代纳先生的三元社区构建中,个体是那个触发的起始,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节点,起转承和都离不开人的力量。如同个体的成长,从出生到童年0-7岁的环节,主要在四肢意志的培养,一个社群集体的构成,在开始的7年中,也在于培养意志的力量。对于围绕南山教育的场域,意志的组成是教育的单元,而在教育之外的部分,包括了家长群体的感知,和协助班级或学校管理的行政管理支持系统的思考,意志-感知-思考,相对独立,但又交叉融合,构成群体相互支撑的相对完善的系统。在一个班级群体中,三元的节点就是每个独立的家庭。而这个家庭是整体的存在。教育中,绝不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只是纯粹的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然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得到保护,受到滋养,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在关系互动中学会情感的表达和相互支持与关怀。在这样的群体构造中,教育就融入在了点滴的细节,孩子在这个充满爱与包容的空间中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从南山社群场域构建中看到几个基本的要素:
1、 个体的觉察。如同今天的场域,运用聆听工具,帮助每个人不断的下潜,进入到自我内在的状态,去聆听和感知内在的声音。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对环境和伙伴的观察建立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而聆听,找到那个同在的力量,是能量流转的源头。
2、 关系的链接。一个集体或社群的形成,可能会有不同的因缘,但要实现和合增长的发展,要有温暖彼此的关系链接。用拓展的工具,帮助集体快速的破冰和融入在训练中容易呈现。但在相对长期的群体中,关系的链接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的。如同愿景图形的呈现,每个个体在描绘和展现自我的过程,是否能够照看到他人的表达,是否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去找到自我恰当的定位,并且能够相互的包容和谅解。没有好坏对错,一切都是如实的呈现。
3、 三元的支撑。在班级群体中,是孩子、教师和家长三类群体的构成,围绕教育(意志),家长自我成长(感觉),行政管理(思考)的三元构造,在公司或社会组织中,围绕的是文化(意志)、经济(感觉)、政治(思考)的三元基础。三元统合,相对独立,互相支持,平衡发展,才构成一个支持长期发展相对完善的场域。
这样的场域能量基于个体的引发,构筑的过程恰体现众筹的逻辑,经济单元的集体贡献,文化意志的个体融入,和政治单元的集思广益。资金或资源,人脉的集成,以及智慧的贡献。在教育群体为代表的NGO中,集智共享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环境;在经济组织系统中,以发起人为基础,融合资源拥有者,吸纳智库的力量,完善组织群体的技能组合,构成组织发展的基本单元。而融合的力量在于参与的每个个体内在的感知觉察和投入。
生发的能量来源于种子的活力,这个种子就是每个个体的共生的信念。成为一个充满爱的能量体,带给场域向上的能量,一起迎接向着太阳的光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