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号称天下第一江山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西街,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故名。
张飞,字翼德,涿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为三国时蜀汉重要开国功臣、五虎上将之一。官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章武元年,为部将范彊、张达所杀,死后葬于阆中。“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张桓侯祠以礼祀之,”自此之后,张桓侯祠屡废屡兴,历时一千七百余年。现存的张桓侯祠为一组四合庭式明、清古建筑群,占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米。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桓侯祠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门、敌万楼及左、右牌枋、大殿、后殿、墓亭及张飞墓和墓后园林组成。
穿过敌万楼后三十多米的小广场,面阔五间、宽22米的大殿矗立在两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气势雄伟。
像后有桓侯神道碑与张飞墓相接,墓坐北向南,呈椭圆形,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葱笼,古树参天。
阆中锦屏山风景区,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城南郊,景区濒临嘉陵江,山势独特险峻,花木似锦,山峰连列如屏,世称锦屏。经千余年装点润饰,锦屏更加绚丽多姿,素有“阆苑仙境”和“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锦屏山海拔480米,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东有状元山,西有马家山,北有牛家山,众山相连形成阆中古城的天然屏障。杜甫、李商隐、吴道子、陆游等诗人画家相继到锦屏写诗作画,抒发情怀,杜甫赞之为“天下稀”。
锦屏山杜少陵祠。杜甫曾两次莅临阆中,创作了70多首(篇)诗文,为他一生旅居写诗最多的地方之一。脍炙人口的《阆山歌》、《阆水歌》,成为千古绝唱。杜少陵祠堂展示了诗人在阆苑的游踪和情怀。
杜甫塑像左侧墙上的书法《阆山歌》为诗人对锦屏山的赞叹:“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附:
广德元年(763)的金桂飘香时节,寓居在梓州(今三台县)的杜甫突然得到挚友房涫客死在阆中古城的噩耗,便星夜兼程赶赴阆中,吊唁并料理朋友的后事。事毕,杜甫除迷恋于阆中古城的名胜古迹外,就是忙于同文朋官友的交际应酬。此时,长安已陷于敌手,四川的松潘一带又刚被吐蕃占领,李唐王朝岌岌可危。国家的不幸,朋友又英年去世,而自身也长期流离不定,种种不快使得杜甫百感交激,忧心如焚。杜甫第一次到阆中所写的20多首诗歌,无论是山水诗、送别诗,还是遣怀诗,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诸如《征夫》、《警急》、《王命》等,都是带泪沾血之作。
他第二次从三台县到阆中,是广德二年(764)早春。此次杜甫原计划是准备经阆中赴成都,再取道长江出夔门远游。但就在他盘桓阆中期间,喜讯连连:首先是喜闻另一位好朋友严武受命任剑南道节度使的消息,也是他理想中的“王官”得以牧辖一方,令他欣喜若狂。他立即改变了主意,决定就留在成都依傍严武。随后,朝廷军队收复京畿的好消息又接踵而来,杜甫心头更加云开雾散,他又看到了希望,对国家和自己的前途都充满了信心。
《王命》:
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
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
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
(“王官”者,他心目中能擎危局于欲覆之良臣。)
《征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
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 。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
吐蕃围松州,蜀人苦征戍。
《警急》(时高公适领西川节度)
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
玉垒虽传檄,松州会解围。
和亲知拙计,公主漫无归。
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中城南天下稀。”
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
虚堂奉祠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原不死.
山川寂寞客子迷,草木摇落壮士悲.
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然令人思.
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半渡.
亦知此老恨未平,万窍争号泄悲怒.
锦屏山上还有一座碑林。内存阆中古代碑碣、石刻200余件。唐画圣吴道子观音石刻像、宋陆游画像碑、民国时期书画大师张大千二哥“虎痴”张善子“上山虎”、“下山虎”石刻等为罕见的珍品,是阆中历史文化丰厚积淀的佐证。
八仙洞吕祖阁。此处树冠如华盖翠幡,荫铺达数亩地。悬崖一棵参天老树,上挂一铜钟随风作响。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举士不第,浪迹江湖,曾于此修道。八仙洞内深7丈余,高宽五余丈,八神仙排排端座,好不怡然自得。唐代著名星相学家袁天罡曾在此壁题下“此山磨灭,英灵乃绝”八个大字。
楼前有西汉阆中人、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青铜像和他所创制的浑仪。观星楼为三层六角楼,高24米,顶楼另塑落下闳、任文公父子像,中层塑三国蜀汉周群等祖孙三代像,底层塑晚年定居阆中的袁天罡、李淳风像。他们均为汉、唐时的著名天文学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事迹。观星楼与落下闳像。落下闳是,西汉阆中人。在城北蟠龙山建立了我国最早的观像台,在锦屏山修建了观星楼,高4层24米。登观星楼,可以了解汉、唐、宋我国古代天文研究的发展历史。
在阆中城北的玉台山,建有气势宏大的滕王阁。
一提起“滕王阁”,人们很自然地想起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雄踞赣水之滨的“滕王阁”,因“序”而名扬天下,声威古今。其实“滕王阁”不止江西南昌有,山东滕州和四川阆中均有一座“滕王阁”,而这三处的“滕王阁”都渊源于滕王李元婴对故地滕州的思念修建。
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今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高宗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唐代诗圣杜甫两次游寓阆中,多次登临滕王阁赋诗抒怀,在《滕王亭子》、《玉台山》等名篇中,留下了“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的名佳丽句。
杜甫《滕王亭子》: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2”大地震中塔颠坠地,2011年经专家修复,罩亭保护。
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传说为道家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唐武则元年,佛教盛行,武则天自称“佛陀转世”,故在颐神洞旁凿一洞,加封慈氏洞。诗圣杜甫曾于此留下诗句:“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一位重庆三峡丰都来的老者,在杜甫诗墙前指点颂读,他从牌坊第一级坚持数级直到山顶积翆亭最后一级,骄傲地向我宣称“有一千级!”
阆中滕王阁为滕王李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
古阁坐北朝南,是一座王宫式建筑。这座两层的石柱楼阁大殿,上盖黄色琉璃瓦,下是红褐色土墙,门窗雕花,飞檐翘角,有石梯百级直通正殿,保持一派唐代风格。楼上楼下二十四根朱红大立柱,顶着两层檐的大屋顶巍然屹立。
遗憾地是,大殿内部并未开放,从门缝中只可看到一尊王勃书写《滕王阁序》的塑像,非常有气势。
积翠亭建于玉台山之巅峰,取诗圣杜甫“中天积翠玉台遥”诗意。登此亭,远山近水,丹青城郭,尽收眼底,为阆苑最佳观景台之一。
玉台观故址在四川省阆中县,相传为唐宗室滕王李元婴建。《楚辞》云:“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乙兮玉台”,“天帝所在,以玉为台”。阆中城北有玉台山、玉台观,杜甫写有千古名唱《玉台观诗二首》。明任瀚曾诗咏“犹有君王旧玉台”。
杜甫《玉台观》: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
译文:玉台观是滕王建造的,观看玉台观就好像看到春秋时人所建的平台。壁画上画有仙人萧史站在彩云之中,石碑上记得有滕王序文,有如鲁恭王在灵光殿留下的文字。玉台观雄伟高耸,直通五方天帝诸神;殿宇中的壁画画出了十洲仙界的仙灵。人们传说听到笙鸣鹤叫,大概是晋人王子乔乘鹤飞过北山头。
《滕王阁序》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这一句还记得,也足够把胸中澎湃激情如浪掀起!
孩子们也有他们的胸中激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