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和几个姐妹相聚了一次,吃了边打炉,养生火锅。
浓浓的汤加上鱼胶,一口入肚,甘甜,绝美。
大家各自谈论着工作,日常琐碎。一边吃,一边吐槽。
仿佛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只要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顿火锅就什么都好了。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成都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之《蜀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在1700年以上。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到了清朝统治的年代,火锅涮肉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室町时代,火锅从中国传入日本是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称火锅为"すきやき(寿喜烧)"又称"锄烧"。如今火锅还传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解放后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到宋朝,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朝,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至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
关于吃火锅,怎么好吃,无非就是四川和重庆最有发言权了。
首先从对火锅的改造创新上说,聪明的四川人重庆人为了更好的吃火锅这件大事,那可是费劲了功夫,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吃法。就像串串,可以说是老少皆宜,此外冷锅串串、“钵钵鸡”、麻辣烫、冒菜、干锅以及香辣干锅等等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林立的火锅店是重庆的街边标志风景,去重庆成都的街头逛一逛你就会理解了。我们平时吃火锅吧,也只是偶尔吃一起,可有些四川人和重庆人他们的一日三餐可以说是顿顿不离火锅。
当红偶像组合TFBOYS中两个身为重庆的组员在一次综艺中就提出了他们最怀念的就是重庆火锅。
南方人和北方人吃火锅,又是能吃出另一种风味。
吃北方火锅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涮羊肉,毕竟北方火锅最经典的一点就是涮羊肉。其实,关于涮羊肉还有一个故事。当时,忽必烈在大战之前非常想吃羊肉,就命令厨子做给他吃。但是,当时的情况比较危急,厨子根本没有功夫精心做羊肉。于是,他便急中生智,将铜锅里烧满热水,然后将新鲜的羊肉直接用刀一片片地切到锅里。这样的羊肉保留着本身又鲜又美的味道,忽必烈非常喜欢,涮羊肉便流传至今。
北方人在吃火锅的时候讲究的是一个“鲜”字。因为人们在吃火锅的时候必吃的就是涮羊肉,而羊肉所吃的就是它本身的鲜味。
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涮羊肉的汤底都非常清淡,甚至有很多人直接用清水。北方人在吃火锅的时候,最喜欢搭配的蘸料就是麻酱。麻酱是由芝麻酱和花生酱调制而成的。涮好的羊肉蘸上麻酱之后,除了鲜味,还多了芝麻的醇香,吃起来非常过瘾。
南方火锅讲究的是香辣,所以,川味火锅自然就成为南方火锅的代表。毕竟,川味火锅的特色就是麻辣,浓郁的红油汤底再加上花椒和辣子,吃起来真的是非常过瘾。南方人在吃火锅的时候将食材本身的味道和麻辣的汤底结合在一起,这样涮出来的菜品既有本身的味道,也有辣椒带来的刺激感。
南方人在吃火锅的时候所用的蘸料就是非常有特色的干碟蘸料。干碟蘸料是用辣椒粉、花椒等多种调味料搭配的粉底,将涮好的菜品蘸上一些干碟,辣味肯定会更加浓厚,人们在吃起来的时候真的是爽到爆。不过,一般人真的接受不了这种辣味十足的川味火锅。
虽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千里火锅各不同,但吃火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各奔东西的人能有理由聚在一起,寒冬腊月,相约三五好友,在火锅蒸腾的热气中,觥筹交错,千言万语,都在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