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摘抄连载三
如何“请求”
没有人能在这个世界遗世独立,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总有事情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于是我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请求”。
东亚文化圈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特色,就是委婉。我们常常不会很直白地去表达我们的请求,总是要七拐八绕,暗示暗示再暗示。这种点到为止,语有尽而意无穷的风格,自然有它的含蓄之美。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平凡人来说,这种“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十分适用。事实上,如果你没有把你的请求表达清楚,别人就未必能够理解你的请求究竟是什么,那么你的请求也就不一定能够实现。
我们举几个例子:
把自己的请求说得具体一些,并且注意在表达的时候说明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希望对方不做什么。因为后者更不容易让对方明白,而且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此外,在集体讨论时,更要明白地表述自己的请求,否则,就会浪费大家的时间,降低集体讨论的效率,并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会把你的请求淹没。
在具体的提出自己的请求之前,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明确谈话的目的。在谈话之前,先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把请求表达得更加清楚,同时也增加了我们获得称心反馈的可能性。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谈话目的是什么,那么这段谈话就是无效的,对方无法理解你,你的请求也就无法得到满足。
提出了请求,自然也就期望得到反馈。反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说明了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了你的请求以及他对这个请求的态度。关于反馈,我们需要注意两点。一方面,人们想要了解的对方的反应,包括: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对方正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你的请求。你必须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究竟是哪一方面的反馈,再提出自己的反馈请求。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就是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候不一定一致。这个时候我们最好能够请求对方的反馈,以了解对方是否真的理解了我们的请求。比如,我们可以说:“我的意思清楚吗?”这样就可以根据对方的反馈决定我们是否要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同时,千万不要说:“你听明白了吗?”这种方式会让对方反感,产生一种“难道我是笨蛋吗?”的想法。所以,我们在询问之前,可以先解释自己这样问的目的,表达出对他的尊重和我们的需要。
人们常常会混淆请求与命令。什么是命令?一旦别人认为如果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责罚,这种“请求”就是命令。比如,你想去外地上大学,而你妈妈不同意,她就对你说:“如果你要去厦门上大学,妈妈就不活了。”这个就属于带有责罚式的命令,而不是请求。
真正的请求是:“你能别去厦门上大学吗?你可以留在上海上大学吗?因为妈妈很怕孤单,需要你的陪伴。”当对方觉得自己是被迫的,那么即使他选择了服从,他也不会乐于真正地满足我们的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便选择去指责别人时,这时的“请求”也就成了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对方改变自己,屈从于我们,而是希望在诚实与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看重彼此的感情,兼顾对方的需要。所以,当我们运用非暴力沟通时,一定要理解它的内核,而不是只使用它的方式。
如何“倾听”
什么是倾听?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有人习惯于在他人向自己倾诉时,立刻开始进行长篇大论的分析,殊不知,分析常常会妨碍倾听,在还没有完全倾听他人的全部想法时,就急于采取行动,会让我们无法真正地体会到倾诉者的状况。
在倾听的时候,我们应该倾听一些什么?如果对倾诉者的话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既是一种不尊重,又无法准确地给予对方所想要的反馈;如果把倾诉者的话全部囊括到脑海里,或许又显得纷纷杂杂,找不到头绪。这个时候,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就起到了作用。在倾听时,我们要注意倾诉者话语里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体会倾诉者的感受。
当然,我们不能只做倾听而不做反馈。但是如何反馈,也是有学问的。首先,我们要确保倾诉者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当倾诉者刚刚开始倾诉时,我们听得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他们这时候最需要的往往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立刻听取分析和意见,所以,一定要让倾诉者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倾诉者已经充分表达自己了呢。有两点标志:一是你感到谈话的气氛变得轻松;二是他停止了谈话。这个时候就意味着他已经充分表达了。如果你还是不能确定,你可以再多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反馈的时间也是有技巧的。一般在这三种情况下,适合进行反馈:一是当倾诉者已经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二是当对方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三是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对方的表达,可以进行反馈确认一下,如果自己的理解不对,正好有机会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此外,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打断”的权利。当你发现对方始终无法弄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你可以打断他,适当地提醒对方应该弄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或者,当你觉得气氛很沉闷时,可以选择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愿望。这样做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为了让倾听和谈话更有效果。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你都能保证你可以去倾听,有些时候,你自己也处于焦躁的状态,这时你的倾听功能是关闭的。然后呢,双方陷入吵嚷或者冷战?这些都只是单纯的情绪发泄,对事情的解决并无帮助。这个时候,我们肯定也要尊重自己的需求,调整自己,提出自己的请求,待自己平静下来,再开始沟通。
比如,丈夫下班后出去应酬很晚才回家,忘记打电话告诉妻子。妻子忙了半天做好晚饭等丈夫回来吃饭,顺便商量送儿子去哪个学校上学的事情。丈夫回来后却告诉妻子说自己在外面已经吃过了。这时候很累很饿的妻子对丈夫大发雷霆,丈夫因为白天的工作和晚上的应酬弄得很疲惫,没心思和妻子吵架。
丈夫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妻子说:“亲爱的,对不起,今天因为老板临时让我们出去陪客户应酬,所以没来得及给你打电话。我很抱歉,这么晚了还在让你等我,一定很困很累吧!既然咱们两个都这么疲惫,还是先休息吧。有什么事情等明天咱们两个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再商量,好吗?今晚很遗憾没有吃上你做的可口的饭菜。明晚七点一定准时到家,陪你一起做饭。”
我们为什么要倾听,倾听的益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倾听让人身心痊愈并且预防潜在的暴力。每个人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情绪积攒到了一定的程度,急需要倾诉。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愿意倾听自己,给予自己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这会让倾诉者感到身心无比的畅快。
然后,倾听可以让我们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之处。人们常常抗拒向他人示弱,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担心会失去控制,所以选择了强硬的表达。但是,当我们学会倾听,我们会更加了解不同的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对不同的人的感受和需要都有了洞察,我们就不会那么恐惧,并且,我们也就更加敢于去真诚地表达自己。
最后,倾听可以帮助我们在听到别人的拒绝时,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方,不会因为对方的拒绝而耿耿于怀。
小艾,一个气质与智慧并重、文艺与有趣齐飞的女子,一个自由徜徉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海洋的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