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居家隔离,经历了前几天的新鲜劲,中期的极度焦躁不安,如今的面对现实。想想自己才隔离第18天,而武汉同胞前期经历的又是何等煎熬?
刚上高原,由于缺氧和不适应干燥气候的缘故,整日坐卧难安,头疼欲裂…无心玩游戏的我,即便成天捧着手机,想转移注意力,也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是没有福气之人吧!
索性翻开书柜,想找本轻松又不费脑子的书看看。
《苏菲的世界》之前想过要看,却又每每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拿起来认真阅读。奈何一日下来,只断断续续翻了十来页,并没有想要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可能是文中牵涉到一些比较深奥的哲学理论,而我又习惯性想要弄明白所谓何意,因此才觉得读起来费劲,费脑子,遂弃之不顾了…
两三日之后,又感手机着实无趣得很,再次翻开书柜,目光落到了这本《挪威的森林》上。
这本书,很多年前就看过一遍,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林园上学期间,闲来无事,便喜欢去图书馆借书,当时应该是看了不少村上的小说的。也可能是因为看的过于多才导致对这本书没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他是我喜欢的第一位日本作家,也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作家。
如今,再次翻阅,对渡边君、直子、绿子这几个名字依旧很有印象,对开篇的一些场景也依旧很熟悉。
不同的是,当年觉得无法理解的对话和无法形成直观画面的场景,如今都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甚至在我心中,几位主人公都有了惟妙惟肖的形象。不再觉得晦涩难懂,不再觉得情节跳跃得转不过来,也不再觉得枯燥无味。
反倒是,好几个夜晚,连续看到十二点都不肯入睡,要知道,平日里,我是十点半就准备睡的。
对这本书,评价一直有争议,有说是作者本人的自传体小说,渡边住的宿舍就是以村上当年实际住的宿舍为原型的,主人公就读的大学显然是指村上和夫人阳子的母校早稻田大学,村上学的即是戏剧专业,绿子身上多少带有村上夫人阳子的影子…而作者本人却说,这是一部纯属虚构的小说
小说的题词写的就是“献给许许多多的忌日”。在这部小说中,很多出场人物一个接一个死去消失,木月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死了。木月那么“热情公道”,直子那么温柔善良,初美简直近乎完美,直子的姐姐品学兼优。
渡边通过木月的死,得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通过直子的死,明白任何哲理都不可能治愈失去所爱之人造成的悲伤,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悲伤中挣脱出来。事实上,渡边最后也穿越了那片无边的泥沼和阴暗的森林,“所谓成长恰恰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