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年前的一天,夕阳西下,一个瘦高的女孩蜷坐在小凳子上,在六楼的阳台上准备看夕阳落下的情景,原因是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关于落日的写景作文,要有时间地点。她很听话地坐在自家阳台上观看起来。
等了不知有多久,太阳依然在高空中悬着,看样子是不想也不愿离开人间。她突然看到靠墙的书架上有一本《草房子》,这是她和同桌用洋葱圈交换,借来的一本课外书。不知不觉间,她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为文中的主人公桑桑被爸爸吓得不敢回家,躲在芦苇中的小船而担心;为桑桑的调皮而不住笑出声来。
突然,她想起观察日落这件重要事情,抬起头,外面已是漆黑一片。房间里的灯不知什么时候打开了,这些她全然不知。
当她揉着脖子走向客厅时,才发现姑姑正和妈妈聊天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向姑姑打了招呼。
这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女孩就是我。那年我读小学五年级。
在我长大以后,姑姑不止一次地提起这件有趣的事。姑姑笑着说:“这孩子就知道读书,客人来了也不知道问好。”
姑姑由此断定我不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
的确如此。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依然是一个不善与人交往,每到公开场合便感觉拘谨的笨拙的人。
书本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极其丰富,相对而言,物质的世界不是很重要了。
02
小时候,家里没有很多书,但是通过向同学借书,读到了自己喜欢的大量书籍。
初二第一学期,同桌的小男生向我借了他的最爱——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当我拿着这本小说,一放学回家,丢掉书包,就拿起书连忙看起来,因为借书的时间只有三天,这是当时我们班私下借书的规定,我也要遵守。
后来,借到了我好朋友的一《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也是一口气就读完了。从此我成了三毛迷,爱上了撒哈拉,也爱上了这个传奇的姑娘,更是被她和荷西真挚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当看到荷西因意外身亡,三毛心如止水。那个冬夜从此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我记得我流泪了。一生中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爱。
后来,我买了三毛全集,重复《撒哈拉的故事》,试图寻找那个雪夜的感觉,重温为三毛和荷西的感情流泪的幸福。然而那种感觉再也不可能了,人的一生不可能两次趟过同一条河,所有最好的都是唯一的。
03
上了高中,课业负担比较重,平时很少读课外书,一般都是放假了才读自己喜欢的书。平时只有下午课外活动的四十五分钟,是我给自己安排的读书时间。学校有个阅览室,里面陈列了很多杂志,在这里我认识了《读者》、《视野》、《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等。
有一天,那位管理阅览室的老师知道我喜欢看书,笑着借给我一本《基督山伯爵》。不是小说的全部,只是小说的上部。那次老师破例让我把这本书带出阅览室,看完了完好无损地还回去。
回到家我通宵看完了这本书,天亮之后我整个人都傻掉了,我神魂颠倒,走路如同踩着棉花糖,飘飘然不知今夕何夕,此处何处。
第二天我找阅览室管理老师借下部,她说很久前被一位老师借走了,没有还回来,说是丢了,交了钱算作赔偿,但是学校再也没有补买回来。
从那以后,我的生活中增添了很重要的一条:寻找《基督山伯爵》的下部。我问过很多同学,得到过无数次的否定回答。正因为这样,得到这套书也成了上中文系的动机之一。
后来上了大学中文系,当我熟悉了学校环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图书馆借阅整套《基督山伯爵》。可惜不妙,这本书的借阅量相当大,图书馆有的都已借出去了,只能预约。我找了一本最快的预约。等了整整两周,我终于和我的“梦中情人”相遇。
窝在宿舍,我从头读起,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合上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隐隐的失望:我再也找不回从前的疯狂和喜悦了!
此时我已经是一名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了,已经和同学交流过读书心得,在老师的推荐下已经读了一些文学作品,阅读品味跟以前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再也不可能感受到从前读这本书的幸福了。原来人的成长是要用很多消逝的东西换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