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到底有没有朋友?众说纷纭。
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答案,关键是对朋友的定义。
看看百度的定义:朋友(友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我噻,一般人估计看一眼就要晕菜了。
我的观点是:朋友,你认为是就是。
不过,给同事最准确的定义其实是:队友!
这是畅销书《联盟》中的经典定义,原书的例子是NBA的职业篮球队员,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1、队友之间能不能和谐共处关键是个人定位
一支NBA球队,队员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超级巨星(全明星球员,不超过3人),主力球员、主力轮换球员、替补球员、边缘球员(基本上不了场)等,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非常重要,你是超级巨星,就必须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替补球员要有做好脏活累活的准备。你可能会问:如果我是超级巨星,但是正在当替补球员怎么办?换支球队呗,比如哈登,但是要知道,越来越透明的市场会给你一个公平的价格,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时候是高估,而不是低估。
2、要赢得队友的信任关键还是核心能力
当然,这里说的核心能力可以有很多种,在NBA球员中主要看中的是:得分能力;篮板能力;助攻能力等等,即便没有这些球场上的数据,当一个更衣室老大、鼓舞球队士气也是核心能力的一种,所以说核心能力是每一位职场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没有核心能力,那么无论到哪个组织实际上都不会起到很大作用。这一点对职场新人非常重要,很多新人以小卖小,几年之后,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等到岁数大了再想发力,才发现过去浪费了这么多时间。
3、做一位别人眼中的好队友就要重视口碑
有一个现象体育迷们肯定会有所发现,在中国的职业联赛,如中超、CBA等,两个球队之间恶意犯规、争吵的频次比起NBA或是欧洲联赛要多得多,有人说这是中国球员的素质太低,当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我更相信这是制度设计决定的。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中国联赛的转会比起国外联赛要复杂得多,一位CBA球员要想转会非常困难,这就导致了球员很少流动。而NBA的球员,换支球队非常容易,今天还给这个球队打球,明天就可能就到对手的球队效力了,这意味着什么?抬头不见低头见,没准明天就是队友了,还吵个什么。这些年,职场变化很大,很多公司每天都有人入职离职,你有一天也一定会有感受,控制情绪,留住口碑,非常主要。
同事就是队友,想成事儿,就得善待他们。
自己也要做那个好队友。
讲干货,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