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用一首最“轰动”的《凉州词》,纪念一群被忘却的人

哪种类型的诗最能代表盛唐?

很多人会想起李白的山水诗,想起王维的田园诗,想起杜甫的咏史诗,这都没错,不过这些类型的诗在大唐各个时期都有佳作。

而只有边塞诗,就像一年只开一季的花,唯有盛唐的土壤才能让边塞诗怒放在大唐疆域的四面八方。

其实很多诗人都写过边塞诗,比如李白、岑参、王维、高适,他们不止写过,还写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边塞诗。

但是,站在边塞诗顶峰的,却是一位王姓男子,他传世的诗仅有六首,其中一首五绝,让鹳雀楼名扬天下,一首七绝,被章太炎先生称为“绝句之最”。

他叫王之涣,字季凌,并州晋阳人。

而这首“绝句之最”就是名震天下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熟悉唐诗的朋友可能会问,自己好像背过不止一首《凉州词》,除了王之涣之外,还有王翰、孟浩然、张籍、乃至宋代陆游,都写过《凉州词》。

更有许多人觉得,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要更胜一筹。假如单说诗,难分伯仲,但如果知道诗背后的故事,王之涣的显然有更大的格局和意义。

— 1 —

在聊《凉州词》之前,我们要先讲讲凉州曲。

其实音乐和舞蹈中国自古就有,但古代主要是用来祭祀,作为娱乐性的音乐是从魏晋南北朝以后,从西域传入。

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的凉州一直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中原和西域的交通枢纽,自然,这里也成了西域音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

唐朝皇帝本来就有胡人血统,对音乐更是十分热爱,在初唐历史上,你甚至能看到李世民跳舞,李渊弹琵琶伴奏的场景,换到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你能想象皇帝跳舞,太上皇伴奏的场面?

到开元年间,陇右经略使郭知运收集凉州当地曲谱进献给玄宗,玄宗命教坊填词,于是凉州曲开始流行起来,而为凉州曲填词也迅速点燃了诗人们的热情,毕竟,谁填的词最好,就能获得最多的传唱,为世人所知。

这也是《凉州词》数量众多的原因。

而获得最多掌声的人,就是王之涣,关于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有个著名的故事,就是旗亭画壁。

唐人薛用弱在《集异记》卷二二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说高适、王昌龄和王之涣有一天在旗亭喝酒。所谓旗亭就是酒馆,唐代酒馆在门口挂一面旗子,上面写一个“酒”字,类似现在的店招,远远一看就知道哪里能喝酒。

三人正喝着酒,从外面来了一众梨园子弟和四位歌伎,都是喝酒自然歌伎唱歌助兴。三人当时已经有些诗名,于是就打赌,看歌伎唱谁的诗最多。

第一个歌伎开头就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唱的是《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先下一城。

接着第二个歌伎唱道: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这唱的是《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也记下一笔。

第三位歌伎唱道:

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又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假如算三局两胜,王昌龄已经赢了,结果王之涣说,你们都不懂,你看那位还未开口的歌伎,是不是几人中最漂亮的,最好的总是在最后,如果这位唱的不是我的诗,以后我绝不和您二位叫板了。

你肯定猜到,这时候就要开主角光环了,于是这位歌伎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人的笑声也引得几位歌伎的好奇,询问过后得知居然碰见了原作者,于是才子佳人把酒言欢,传为一时佳话。

当然,故事真假有待商榷,但可以明确的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当时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这首《凉州词》气势磅礴,故事里的王之涣意气风发,但真实的王之涣又是怎样的呢?

— 2 —

去边塞的诗人要么是为求取功名,要么是仕途不顺,这是个令人伤心的事实,王之涣就属于后者。

话说王之涣祖上官至刺史,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曾祖王信,隋朝清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虽说出身是官宦人家,但都是前朝的大官,属于老黄历了。其父王昱, 做过鸿胪主簿 , 雍州司士,汴州浚仪县令。总之,自唐朝以来,王家就始终在县令这一级打转,以太原王氏这个姓来说,基本算是家道中落。

但年少的王之涣就显露出高人一等的才华,据史料记载:

“幼而聪明,秀发颖悟。不盈弱冠,则究文章之精,未及壮年,已穷经义之奥。”

聪明是一回事,仕途又是另一回事。

王之涣出生于垂拱四年,也就是公元688年,此时武则天已是晚年,之后的唐王朝顶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又是神龙政变,又是景龙之变。

龙子龙孙,皇后公主,各自组成自己的队伍,为一把椅子的控制权,各方势力搅在一起,展开了一场厮杀。

直到公元712年,一位叫李隆基的龙孙杀出重围,结束了自武则天以来的女主统治,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按理来说,王之涣的科举应该就在这段时期,当然,上层变化对于他的仕途有没有影响?不得而知,或许,王之涣也根本没考虑过参加科举。

毕竟,他们家还有“祖传的县令”。不过根据一代不如一代的传统,王之涣继承的是主簿的职位,他成了衡水县令的秘书官,负责文书工作。

然而才华这个东西,就像漆黑中的萤火虫,是很难掩饰的。

王之涣的上司,衡水县令李涤,发现手下的这名主簿有些不寻常,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我想他猜对了一半。

为此,他决定将自己年仅十八岁的三女儿嫁给王之涣,尽管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过三十,而且还带了一个小拖油瓶。

婚后的王之涣,仕途仍然没有什么起色,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还被同僚陷害,于是愤然弃官。

这一年,王之涣四十岁,这个中年男人回望自己的前半生,总结出四个字,一事无成。身边有不少人曾说自己是天才,也有不少人觉得他才华横溢,可怎么就混成现在这幅样子,他有些不明白。

一个中年男人从此就宅在家里,俨然有女婿上门之势,妻子李氏有没有抱怨,不得而知,但按常理推断,王之涣颇有软饭硬吃之嫌。

也许是妻子怕他想不开,也许是王之涣也不好意思当宅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出去走走吧。

可是去哪里呢?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对,去西方,Go West,正如那位高僧一样,也许那里会有答案。

于是王之涣来到了凉州。

— 3 —

初到凉州的时候,王之涣只觉得凉州的云很大,很低,好像就飘在自己头顶上,一伸手就能够到。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酷爱喝酒,有一次在家喝醉还脱得一丝不挂,朋友笑他,他还反笑别人说,天地是我家,房子是我衣裤,诸君为何钻到我裤裆里来啊?

这种天地为家,海阔天空的感觉,王之涣仿佛也感觉到了。

在河西,凉州曾经是首屈一指的大都会,因为这里是西域到长安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东段的交通枢纽。

这里汇聚了各地的商人,尤其是粟特人,据说唐王朝建立时,当时的凉州安氏推翻了当地领袖李轨,将河西之地献给了唐朝,因此获得唐朝功臣的身份。

所以凉州是一座商人的城市,商人的城市总是充满了各种欲望,随之出现的,则是满足这些欲望的场所,除了绝对的权力,这里并不亚于长安。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据史料推算,王之涣写《凉州词》应该是在开元五年到开元十五年之间,从凉州到玉门关,他看到了大唐的军队,唐军的旗帜在城头飘扬,这让人觉得万无一失。

他在这里遇到了高适,另一个不算成功的诗人。

文人总是很容易走到一起,尤其又有共同的失败经历,此时的高适在陇右参军,通过高适,王之涣发现,那些保家卫国的唐军,和想象中有些不一样。

自从汉代以来,河西走廊始终是中原王朝和西域势力争夺的地盘。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为对付西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凉州以西包括于阗、疏勒、焉耆、龟兹的安西四镇。

从武则天时期,崛起的吐蕃又和大唐反复争夺河西的控制权。

此时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兵源由府兵和兵募组成,大唐各地设立折冲府,参军的人国家分配田地,军府里的成年男子平时农耕,战时出征,这是府兵。

打仗的时候,府兵不够,就要向全国征兵,这些士兵就是兵募,也叫征人。

而这套制度逐渐开始出现问题,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频繁,均田制开始崩溃,这就导致府兵越来越少,府兵越少,原来的府兵服役时间就变长,这就产生了恶性循环,没人愿意当兵。

白居易曾写过一篇《新丰折臂翁》,讲的就是一位老翁回忆自己当年为了逃避兵役,主动用石头砸断自己的胳膊,用一条胳膊换一条命。

凉州是大唐将士的起点,为了保持朝贡贸易的畅通,也为了大唐“天可汗”的地位,一代代府兵从长安出发,经过凉州,不断西行,直到走出玉门关。

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看到了大唐的军队,即使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也视死如归,毫不畏惧。

于是王翰写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何等激昂,何等气概,仿佛在说,只要有一个大唐士兵,这里就是大唐的土地,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王之涣看到的,是同一支雄壮威武的军队,可他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往日的荣耀和自豪背后,似乎都有一个“新丰折臂翁”的故事。

于是王之涣写出了另一首《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果有人可以比李白更有气势,那非王之涣莫属了。

他会一下子把你拉到一个广阔的空间,你看到眼前有一条奔涌的大河,水流速度之快仿佛一卷进去就要被吞噬,无路可逃。

河流的两边是高耸入云的山,连绵起伏,顺着河流奔腾的方向望过去,是地平线的尽头,涌出来的是一朵朵硕大的云。

这时一阵强风迎面袭来,你不由转身,再睁开眼睛,在山的中间,竟然是一座巨大的城门,仿佛城门的后面就是另一个世界。

边关缺很多东西,唯一不缺的,只有两样,血与沙。

按理说这是一幅悲壮的景象,接下去不是应该写将士们英勇无畏,看破生死,显露国威嘛?

但是他没有,王之涣突然把气势全部扔掉。他开始写一首歌《折杨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丈夫要去参军,妻子会折柳,好兄弟要去远游,朋友要折柳,说再见的意义就在于不知何时能再见。

去远游至少还能回来,上了战场就真的难说了。

此时正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李世民贞观时期是大唐疆域最辽阔的时候,唐太宗也成了“天可汗”,但那时的人口不过300万户,还不及隋朝的一半,而直到玄宗时期,从开元到天宝,全国人口终于达到了834万户,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这才是一个盛世的大唐。

全国人民都沐浴在盛唐的春风里,可有一群人却感受不到,这里只有漫天飞舞的黄沙。

王之涣是为这些被忘却的人写诗,这首诗后来果然红遍了大江南北。

但对于王之涣的仕途并没什么帮助,虽然整首诗没有一个字在写这些军人,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首“不合时宜”的诗。

人们只是把它归到众多《凉州词》里的一首,没人关心王之涣提出的问题。

玄宗开元十年,府兵制崩溃,唐朝正式实行募兵制。为应对各方战事,各地节度使的权力空前膨胀。

公元755年,其中一位节度使用一场战争给盛唐划上了句号,他姓安,据说是凉州安氏的后代。

更多诗词故事:

在这首诗之后,再没人能写出更美的重逢,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天才最后的谢幕,诗仙李白的绝唱,《早发白帝城》到底讲了什么?

白居易用一首《琵琶行》,为自己办了一场最盛大的“葬礼”

参考资料:

1、《王之涣墓志铭注及其它》王尔迁

2、《王之涣评传》卞孝萱

3、《王之涣凉州词异文全面考辨》盛大林

4、《王之涣研究》王元明

5、《丝绸之路与唐帝国》森安孝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