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说《纳兰词》有毒,是因为这个世间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的男子,他丰神俊逸,足以让任何一个女子为他一世钟情。喜欢纳兰,不是因为他是相门公子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仅仅是因为这位千古大才子的爱情传奇,留给后人态多的遗憾,深深把我的心在感情的漩涡里绑住。
当我读到:
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巴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逢饮牛津,相对望贫。
完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这一首首美丽的诗词出自纳兰容若的笔下,每每读起来却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深处那柔软的情感。每一首纳兰的诗词都自带有“贵族气”,一个封建社会的贵公子。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一副贵公子的气质与风骨。难以想象的高贵情痴,就会明白对他的评价“不是人间富贵花,终成人间惆怅客。”
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心境,所品读出的滋味也不同。没有纳兰显赫的家世,没有纳兰旷世的才情,没有纳兰那人生境遇,平凡普通的我们实在很难读懂这个旷世奇才,文武双全、却淡泊名利、一个多情多义的,横贯古今,千古绝唱的多情郎。好在,我们不懂纳兰,纳兰却懂我们。我们读他的词,不仅是对他身世与历程的怜惜,对他才情的赞赏,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词巧妙地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情怀。
我与《纳兰词》的结缘
去年5月份开始读这本书,的确因为我爱的人,因为,他说过N次,我的世界里没有感情,没有柔情,也从来没有好好在乎过他,他说的话我都经常漫不经心。正好有朋友喜欢诗词,做为一个读书爱好者我知道一本书也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情,所以就借来读,当时逼迫自己这本书读一年,在纳兰的诗词里寻找何为风情万种?何为在爱情的世界里如痴如醉?一年读下来我成为了纳兰诗词的粉丝,但是,却看到了爱情还是来自两情相悦,非所谓要求的柔情蜜意……
“不经意的一天,”我以往畏惧欠缺的东西,都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让我一下子读深了《纳兰词》。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当做一个习惯去读,后来读到了深处,好像和纳兰谈了一场恋爱,又好像和一个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人谈着恋爱。
是时候要正式自己的内心,解救在诗词里中毒的灵魂,如果难度较大, 我会通过更多的读书,和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收心方式,最终会将“感情的错位”变为“生活的动力”。
“约拿情节”我以为只会在职场上出现的心魔,没有想到感情里也有这个症状。
“约拿情节”源于圣经中约拿的故事。约拿平时一直渴望得到上帝的宠幸。有一次机会来了,上帝派他去传达圣旨,这本是一桩神圣光荣的使命,平生的夙愿终于可以完成了。但是,面对突然到来的、渴望已久的荣誉,约拿却莫名其妙的胆怯起来,最终,他逃避了这一神圣的使命。
我们害怕自己“潜意识”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每个人的感情世界里,最真情流露的瞬间,与某项(道德和自我要求)标准不符合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害怕起来......我们会感到害怕、回避和退出......我们既怕正视自己爱上的可能性,同时又怕正视自己选择与标准不符的人,爱情的终成眷属,只是昙花一现,劳燕分飞......
“约拿情节”看似在我的文字里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是因为某些人内心深处的害怕,是很难人人去理解的,因为人人都不愿意正视自己低俗的一面。但是,“缘深情浅”的这五年,也是我们害怕面对的最高点,我们都很难理解,但这的确是存在的事实;我们渴望爱与被爱,又害怕心还有所牵挂、尤其害怕爱情修成正果的路上给自己强行添加了背负责任的枷锁,害怕岁月流逝所带来的终身遗憾,害怕娶与嫁的都不是动情那一个。也害怕修成正果后所带来的生活种种压力......
最后的结尾,我想说透的就是“不愿意负责人的爱情都是耍流氓”,不敢面对爱情的最终归宿都是因为我们爱自己比爱别人更深。但如果我们释然这颗心怀,总有一天会发现:所有可以拿来当借口的说词,都会被我们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