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大清早,我正睡眼朦胧地在洗漱。房间里突然传来丫头和我妈激烈的争执声。
赶紧丢下牙刷跑过去。
“怎么了外婆?”
“你看你女女,不肯穿黑裤子!”我妈生气地甩了甩手上明显有些嫌短的旧裤子。
“我不穿!这裤子嫌小!我要穿裙子!”女儿噘着嘴毫不让步,委屈得脸都皱起来了。
我暗暗叹了口气,转身给丫头找裙子。
我妈立即爆发:“你就惯着吧!这么小就讲究吃穿!山区小朋友还没这么好的衣服穿呢!”
好不容易把我妈拉了出去,看看小丫头得意洋洋的小样,我想开口教育一下,但一下子好像说不出什么道理来。
这个场景应该在很多小家庭都上演过吧?我妈这个年纪的人都经历过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对那种经历的恐惧,至今仍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他们几乎没有人会乱花钱,一件衣服不用缝缝补补又三年,那至少是要穿够三年的。
孩子的衣服,买的时候更是注重耐穿和耐脏。不仅杜绝白色粉色等浅色系,大一码是必须的。第一年袖口卷起来穿,第二年正常穿,第三年当九分袖穿。裤子膝盖磨破了绣上花,还能穿。实在嫌小或者没法修补,那就当抹布用。物尽其用,但从来不管孩子的喜好。我妈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这么小,懂什么美丑,长大了自然就会打扮了。
我虽不敢当面顶撞母上大人,但心里是拒绝这样的观念的。因为我本身就是个失败的例子。我爸当过兵,酷爱一身绿。小时候他给我买的衣服,一水儿碧绿。我那时还没进化成邋遢奶妈,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啊同志们,谁愿意被朋友嘲笑天天装青蛙啊!但我没有话语权。高一住宿,有了可观的零花钱,我给自己买了一件米色的紧身小外套,我至今记得穿上它之后美得冒泡的心情。
经济独立后,我立马沉迷于买买买,衣服,包包,鞋子,就算并不需要,也不管风格合不合适,只要觉得好看,就忍不住买下。那一阵子,信用卡每个月都刷爆。我想,这就是潜意识里在补偿自己被压抑的对美的渴望吧。这样的现象持续了好一阵子,直到看过一些相关书籍,自己纠正过来才算刹住了车。
真的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有审美观了?至少亲身体验了,未必。
现在的家长不一样了,尤其80、90后的家长,打扮起孩子那是不遗余力。韩风,日风,欧美风,豹纹,机车,街头,怎么流行怎么来。我见过最夸张的,父母工薪阶层,孩子自己拥有一面墙的大衣柜,鞋子、包包、墨镜是成套搭配的。简直可以开儿童摄影工作室了。
普通工薪阶层尚且如此,一些明星家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具代表性的李湘家的王诗龄小朋友,衣服必然是一线大品牌,包包一定是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
这样塑造孩子的审美观,似乎又用力过猛了一些。不仅容易让孩子养成奢侈浪费的坏习惯,那些并不适合儿童服装使用的元素对孩子审美观的培养又有什么好处呢?
勤俭节约要提倡,孩子的审美观也当然要从小培养,但方式方法很重要。在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基础上,家长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并且给孩子适当的自己选择的空间。孩子并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到达一定年龄后,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式,当然也会具备一定的对美丑的分辨能力。刻意地打压,只会加大反弹的力度;过分放纵,只会破坏孩子对美的正确认知。
用知乎一位网友的话来说,审美观是属于他、她自己的,不由他人意志强加的。正确的审美观,是独特的,但一定是包容的。
现在三十岁的姑娘喜欢自称宝宝,但相信我,三岁的孩子,如果你把他当大人看,考虑一下他的想法,尊重他的选择,尤其是和自己有关的选择,引导他成为一个独立有主见的人,那么他长大后也一定会庆幸并感恩有你们这样睿智的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