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分四次看完了二战题材的《钢琴师》。因为那种毫无理由的残忍,那种卑微的生存本能,那些画面细节的逼真程度,让我第一天在看的时候,三次都没有看完。直到第二天,在知道了大概的发展脉络,有了心理准备之后,才一次性的把它看完。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吧,脆弱的小心灵特别看不下去这种生死煎熬的题材。
于是想看点喜剧。忽然想到了《我要你》这首轻柔的歌。但看完《驴得水》之后,整个人更不好了。
开头还好,那些有点重口味的玩笑,还有救火的情节,让我以为这部片子是那种轻松搞笑无厘头式的。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矛盾的不断涌现,每一个人的人性恶的一面都凸显了出来。就像电影开始校长说的,他们办学校的初衷是为了让农村人民受教育,去除心中的贪婪,愚昧,懦弱和自私。而其实,这些人性的弱点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别人的善恶,因为人只有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才会讲道德)。
看完电影,我除了对电影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性阴暗面的犀利表达感到压抑之外,还忽然有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还是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呢?
做正确的事是方向问题,正确的做事是方法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方向对了,做大事者可以不拘小节;而如果方向错了,做事的方法再正确也是徒劳无功的。
但在我看来,能否找对方向是眼界格局的问题,而哪些方法能用哪些方法不能用是价值观的问题。所以,正确的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眼界格局可以不断提升,但如果价值观不对,眼界再广格局再高,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就如同电影中讲述的,他们以振兴农村教育的美好初衷为理想(我相信他们真的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做的是正确的事),却运用欺瞒的手段获得多余的教育经费(我能够体谅他们的艰辛,但当说了一个谎言之后,未来就会用更多的谎言去掩盖之前的那一次欺骗,以至于他们会迷失自己,伤害了别人。所以他们并没有正确的做事)。即使到故事的结尾,他们坦然的接受了教育部的处分,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地继续着他们在农村的教育事业,但我相信在那一段噩梦中那些人那些事不会就此过去,会在他们的心中、人生当中留下无限的阴影。而他们所谓的正确的事其实早已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