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夸,初高中千妈的语文成绩一直是班里数一数二,作文常被老师当成范文读,导致当时很多对语文摸不着门路的同学问:
有什么学好语文的秘籍吗?
其实刚开始我也是各种找不到感觉。
还问过小学语文老师同样的问题:
老师,学好语文有没有秘籍?
老师当时呵呵一笑,对我说:
“别想什么‘一招定乾坤’的秘籍,学好语文没捷径,读课外书、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全靠一个字:勤。
反过来说,学不好语文的孩子,都有个特点:懒!
最典型就是懒得动笔,读书从不记笔记。
不做笔记,读再多书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匆匆一瞥,做好笔记,书中内容才能融入思想,纳为己用。
一番话听得我面红耳赤,因为我就是那个不爱记笔记的学生。
从此不敢再做什么秘籍美梦,开始老老实实读书,记笔记,语文还真就越学越顺了,高考时语文差1分就满分。
很多时候学习就是这样,前面习惯养好了,后面的路就好走很多。
而反观现在孩子,习惯了便捷的电子工具,比起我们小时候,其实是更“懒”了。
很多孩子连字都懒得写,组词填空作业,铁定挑笔画最简单的字填上去,比如()天,能写“一天”绝不写“蓝天”,吼吼~~更甭提记笔记啦。
于是后台常有家长留言问,孩子不肯做读书笔记怎么办?
今天,千妈就结合自己经历和专业书刊上的方法,跟大家聊聊:
如何教孩子记读书笔记。
01
从更可为的形式开始
说到读书笔记,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密密麻麻一大篇字?
这种直观感受,会让你觉得教低龄孩子记笔记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你瞧,不要说孩子了,连我们自己都有畏难情绪。
那这件事是不是不可为呢?
别急。
咱们先来回忆一下:
亲子阅读时,你是不是会跟孩子一边读一边聊,讨论故事的内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你是不是还会和孩子复述一些精妙的句子,偶尔也会谈谈“如果你是……你会怎样”之类的思考?
这些互动都是学龄前孩子,从读绘本时就可以做的,对不对?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就应该知道,一个孩子只要他阅读,不管读什么,他对他读的东西一定是有感受,有喜恶的。
既然如此,无论什么形式,剪报、思维导图Think maps甚至录音,只要能记录下孩子对故事的感受,不就是很好的“读书笔记”吗?
02
巧用简单符号过渡
一般来说,有了第1步的铺垫,孩子基本都会具备“记录思维”,建立最初始的“记录习惯”。
这时,多数孩子也开始自主阅读,可以往“边读书边记录”过渡了。
“边读书边记录”,就是读书时遇到好词好句,或者对内容有想法,马上在书上做标记,便于日后重读和摘抄。
这样,就不会与好内容、好点子失之交臂。
这种方式很适合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做标记不难,孩子肯动起来。
03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有了第1步的铺垫,第2步的过渡,第3步我们就要进入正式的读书笔记。
具体怎么做呢?
日本有个很出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简单有效。
因其摘抄、评论并存的特征,就如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般,故取名“葱鲔火锅式”。
“葱鲔火锅式”笔记有五个要点:
①写笔记的日期
②书名
③作者名
④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⑤评论:对文章的感想(感想不一定是很成形的东西,写几句“好棒!”“什么?!”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越来越难下笔哦)
对应的3个步骤很简单:
Step1: 记录-基本信息
Step2:摘抄-好词好句、重要内容
Step3:评论-所思所想、批判迟疑
如今市面上已有根据“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制作的笔记本。
比如我用的这款笔记本,就包含并区分了“读书清单、基本信息、摘抄(书摘)、评论(札记)”几部分,给孩子做读书笔记很方便。
这样的读书笔记,坚持一段时间,你就能看见孩子的转变。
他的阅读方式会从“读完就好”逐渐变成“习惯性精读”。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在这之后,你花重金买回家的那么多书,才算真正有了价值。
而孩子的阅读能力、语文水平也才有了质的飞跃!
以上就是读书笔记的所有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语文是门“聚沙成塔”的学科,绝无捷径可走。
孩子终归得养成一些“笨”习惯,方能摆脱老大难(懒)!
就好比坐缆车和辛苦攀爬,虽然同样是到达山顶的方式,但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必然是不一样的。
其实仔细想想,世间什么事情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