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普课堂,“普”写少年壮志

通讯员:邓梦严,华希彤指导老师:程成,李伏清

7月4日至7月6日,在湘潭大学驻对河村帮扶工作队的悉心指导下,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心湘印,语相通”青马之声推普实践团开展的以“推普助传承”为主题的暑期公益课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7月4日的公益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采用将推普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齐声背诵毛主席经典作品《七绝·改诗赠父亲》和《卜算子·咏梅》。通过先跟读、再背诵的方式,对生僻字、易错字重点讲解,对诗句内涵进行赏析,帮助孩子们理解诗句,引导记忆。教学结束后,孩子们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在平仄起伏中提高了普通话正确发音、准确表达的能力。


图1团队成员进行汉字溯源公益课堂

7月5日,实践团将普通话的学问寓于红色音乐之中,向当地儿童教学塘田战时讲学院院歌。孩子们与团队成员合唱院歌,在练习普通话的同时感受歌词中的不屈意志与峥嵘岁月。合唱儿童之一周歆怡告诉成员们:“唱着歌学普通话真有趣!昨天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他们说很好听,告诉我一定要尊敬革命英雄。”以歌促学,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同时深植文化自信之根。


图2公益课堂结束后和孩子们的合影

7月6日是实践团在公益课堂教学的最后一天,成员们讨论决定通过一节不同的课堂为这趟旅程画上一个难忘、圆满的句号。下午,实践团首先举办了红色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放映会,引导儿童观影讨论,在推普的同时培养儿童民族意识,为文化振兴正本培元。之后发放附有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印章和成员们手写寄语的明信片,使团队成员与当地儿童、湘潭大学与未来之苗之间产生更深刻的情感联结,同语共书未来蓝图。

红诗共诵,红歌共唱,红影共赏。在驻村工作队与实践团的紧密协作下,暑期公益课堂高声奏响进行曲,为推普助育、文化自信注入青年力量。歌声作伴,我们永远向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