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读这本书之前,就以为断舍离就是扔东西,其实这些只是断舍离中的一部分,今天就来谈谈书里都说了啥,有什么可以学习的。
断:是为了避免过度摄取……
人生每个阶段都在做加法,知识上的,精神上的,断就是在选择物品或思想的时候要谨慎选择,只选择你需要的。
舍:是为了避免过度堆积……
拥有的太多,把生活中和心理上的空间都塞满了,那怎么能快乐呢?舍弃并非目的而是结果,重点在于舍弃之前的选择和决断。“浪费”不是借口,舍不得用,压根就不要接受。
离:为了和自己以外的物品建立愉悦的关系……
不论是物品、人际关系还是自己的想法,相互之间建立愉悦的关系,才能提升幸福感。
断舍离是活出自我的智慧,也是一种实践。
一、人生离不开断舍离
无法扔掉的不是物品本身,更多的是你内心的想法。比如说朋友送你一个礼物,一直在家里放着没有什么用了也舍不得扔,怕扔了伤害朋友的感情。
现在人们不会因为缺少而烦恼,而是因为过多而烦恼。吃的、穿的、用的越来越丰富,多到已经出现选择恐惧症了,却还是觉得选择太少,其实是因为选择太多,真正有价值的却都没埋没了。
幸福的本质在于降低欲望。欲望就像雪球一样,开始觉得自己能控制就随意让它发展,结果雪球越滚越大,最后控制不住完全成为欲望的奴隶。割掉人生多余的赘肉,才是轻松和舒适的生活方式。
身边的物品正是我们价值观的体现。用书架上的书体现学识广泛,用柜子里的衣服展现审美,身边的朋友展示自己的社交属性……
想要获得内心的安宁,就要在心里留上足够的空间。想一想家里空的地方是不是很快就被堆满了物品,堆满物品的房间又怎么会舒服呢?心理上的空间也被堆满会怎么样?
一般收纳物品的方法是“one in , one out. ”断舍离则是“one out, one in. ”断舍离优先选择的是舍,让心里流动起来再接纳新物品。不用担心万一以后有用呢,扔了会不会浪费,重要的是要疏导舍弃时内心带来的恐惧感。放手该放手的,应得的自然会来,过分追求安全感,不仅无意义,而且成本很高,生活充满了未知,要敢于面对未知。当你思考为什么无法舍弃时,你就能看清自己的内心,不要让未来的不确定性成为现在的枷锁。
在人际关系上,将焦点从“他人”切换到“与他人与我的关系性”上来。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也不能为了配合他人而改变自己,这样会导致忍耐和不满,这种情绪会伤害到我们自己。那就从改变他人和我的关系性入手,思考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性才能让自己更轻松。减少接触的频度?减少接触的时间?还是干脆拒绝?
舍弃物品能找回自信,恢复人生的勇气。对有形的物品,断舍离能带来心灵的放松;对无形的东西,会有沉稳、宽容、充满爱和感恩来充实自己。学会做减法就是有意的培养自己的意识力、选择决断力和信赖自己的能力。
二、如何做好断舍离
物品
物品堆满房间,也占满了心里的空间,淤积必然带来烦恼,清理物品,为房间留出空间,从不安,闭塞感中解脱,才能获得健康、愉悦和安心。
扔掉不必要的衣物,留下最喜欢的。穿的衣物展现的是品味,不在意穿着的人,对自己的人生都不怎么在意,享受你的穿着就是享受人生。整理餐具,留下心爱的餐具,心爱的餐具和可口的饭菜让我们又更好的心情用餐。人际关系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有难以交往的,那就切断吧,活出自我来。与朋友相处的时候,你总是在刻意伪装,那这个朋友并不是你真正的朋友,朋友是让你心情舒畅的人,能够给予你巨大能量,你要有意识的增加与之见面交流的时间。与他人关系出现僵局,导致不快乐,心情郁闷的时候,要审视一下你们之间的关系性,应该以什么方式相处彼此才更舒服。
人与人之间结缘都是因为偶然而相遇,该来则来,该走则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信息
信息越来越泛滥的时代,有时候拒绝接收信息也是很重要的,这些信息对你没那么重要。获取信息越多,越是不安和焦虑,关闭信息渠道,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对后悔的恐惧
要知道不管你做什么事,不管你做什么选择,都会后悔。你做了A就必然没有办法做B,关注点放在做的事情上,才能快乐。面对事情的时候,多从阳面来考虑,比如:阳面——要是舍弃了物品,心情会很好,生活也会更美好;阴面——要是舍弃了物品,万一要用怎么办,会不会后悔?你选择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了你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烦恼
关注行动的过程,不要太在意行动带来的结果,关注结果有时候会阻碍我们的行动。当烦恼出现的时候,把焦点转移到快乐的事情上,烦恼不应该被克制,而应该被疏导。对金钱的不安
不安是源于不自信,总是会觉得“要是有钱的话,别人对我的态度就会好转”。如果因为你有钱别人对你态度好转,那别人一定是因为钱,而不是因为你才转变态度的。做自己才能拥有自信,才能赢得尊重。享受花钱时候带了的幸福感,带着感恩的心把钱支付给对方。不用钱财一样可以把爱给予别人,佛教中的“无财之七施”:第一、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第二、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第三,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第五、身施,就是用行动去帮助别人;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第七、房施,就是将自己整理成适合居住的空间,供别人来休息。愤怒
通常愤怒来源都是寄希望于别人身上,别人没做到而愤怒,埋怨他人辜负了自己的期待;或者是目标定的过高,自己能力达不到而对自己愤怒。审视陷入愤怒的自己,合理的应用“应该做某事”的价值观。对他人有所期望
期待本身并没有问题,当我们期待无法实现的时候,心中的状态才是问题所在。越是拼命希望别人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就越是徒劳,相信他人,但不要期待他人。借口
相信麻烦守恒定律,麻烦不会自动消失,不要因为怕麻烦而搁置问题,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快速开始行动,与其烦恼担忧,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行动中。我们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说给自己听的,找借口就是降低自我评价,消极的能力会不断蔓延,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也会降低。自私
重视自我,摒弃自私。自我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感觉怎么样?“我”在思考什么,“我”由此也会变得坦诚,真实。自私是把自己的想法要强加于人,“为了你好”就是自私。真的重视他人,首先就应该保持自我。
三、生活本来就很美好
审视过去的自己
把自己过去的事情写下来,站在第三者的视角来审视过往人生,遇到过什么人,见到过什么风景,开启心智是什么时候,成功的感觉,失败沮丧的情绪……回忆过去,就是俯瞰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高屋建瓴的能力,也是洞察未来的基础。未来想做的事
想做的事不要留到未来,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现在就加以尝试。从小事做起,获得行动上的满足感,自信能带来更强的行动力。以你想要的方式那样开始生活,那样的生活本来就是你拥有的。因为是自己的人生,所有请把最好的都留给自己。用感激的心情度过每一天
脱离了社会,现在的我们或许就寸步难行,我们用的一支笔从原材料到加工到销售到使用都需要经过很多很多人才能制造出来,电脑,手机,吃的,穿的,用的……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群体,我们应该对别人的付出而心存感激。不论物品还是人,对其抱有多少感激的心情,是和自己的幸福成正比的。从感谢身边的小事开始,重视这些细微的感激之情,你的心灵一定也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思考与行动
在你对一个知识没有认识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以“你原本不用知道”一样存在;当你知道这个知识后,这个世界又会以“你原本应该早就知道”一样继续发展。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对你来说则完全是两个世界。
在我不知道为生活做减法,断舍离之前,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断的做加法,不管是不是有用的,看到它好就先拿过来,堆着放着感觉心里才踏实,以为自己拿过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然而需要用的时候根本拿不出来,这其实是一个骗局,大脑把我给骗了。结果东西堆积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焦虑、急躁,东边打一枪,西边放一炮,就好像本来出门打猎是要去打野猪的,结果被田鼠麻雀吸引了,浪费了精力和子弹。因为没有收获就开始急躁、焦虑,接着再疯狂索取试图缓解焦虑,然后进入恶性循环……
知道断舍离之后,我就一下子跳入到另一个镜像世界,所有的策略都是反过来的,烦恼和焦虑不是因为太少,而是因为太多,于是我从物品开始清理,一方面扔掉不用的,另一方面拒绝接受不需要的,卸载不用的APP,清理微信收藏,聊天记录,公众号,清理照片,清理收藏的电子书。同时屏蔽大多数信息的来源,小道消息,二道贩子统统靠边站,升级认知,屏蔽消极思想。做好one out,而后再one in,开始逐步摆脱对他人的期望,将注意力转移到关注自我后,收获和成长逐步有了积累,焦虑和不安随之消失了,内心也越来越安宁。
做加法易,做减法难,做好断舍离,活出自我!
书中结尾的一句话也摘录出来
人的一生一定会遇到注定要遇到的人
不会早一分,不会晚一秒
偶然相遇就是缘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以上是我的认知和收获,希望对你有启发,也希望你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