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很多书的目的
对于译文,每个人的翻译都不一样,这对理解会有偏差。学外语的高级应用就是过得一手的资讯,知道最原始的表达意思。这种翻译不一样导致的信息传递偏差,我的目前的解释是因为主观体验——也就是意识没办法准确传递。再进一步,为什么要针对同一件事听不同的声音。我的一个理解,这是一个验证的过程。走出舒适区,给自己一个新的方向,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去验证自己相信的事情和判断。这是全面学习法的应用。
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就是在其中找到自己相信的观点,然后不断去印证。我觉得我现在有点通了。信息吸收的越多就越容易产生链接。现代企业文化和个人精进的道理是一样的。讲求实施,反馈,调整的一个循环。人精进,做事情,做企业都是需要这个循环。
我现在读书就是想建立一张地图,一个框架。我现在都不知道我有什么,有多少。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用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我与亲人,朋友,同事,客户的关系,达到最优。我的最优是:我可以提供对他人有效的建议,有效的安慰他人,有效的与他人合作,避免踩雷(以前踩雷是不知道这是雷,只能丰富见识解决),处理危机,最后实现财务自由。
我通往财务自由的路是走链接的路线,是懂人(由此懂市场,懂协作,懂管理)。
二、洗脑与进步的自洽
到目前有种感觉,最近得到里面听到的信息有些同质化。我所说的同质,是大方向上没有冲突,只是在大方向上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解读方向。想到自己可能接受的是片面的信息,而不是全貌回产生一种不安,有阴谋论的感觉。
我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想法,先听本书压压惊。
想想这对目前白纸一张的我来说没什么不好。最可怕的是跟错误的人,接受错误的思想。我愿意相信我跟着对的人,这些思想有可信度很高的大佬背书,同时这些知识经得起市场检验。我从2013年开始追罗辑思维,我见证了他的壮大。再者提供信息的人很牛,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这样优质的信息。我有理由相信他提供给我的是相对有效,或者说是有市场有效的信息。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自圆其说。我知道会有声音说我是被洗脑。可是那又怎么样,担心被洗脑而拒绝行动才是我最不想见到的。
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人挪的不只是身体,更是认知。行动错了可以改,方向错了也可以改。认为方向错来不及改的,是因为过于注重沉默成本,忽略自己本身有很多可能性。
这个世界已经不允许我们停下来了。换个角度,也许未来不停的人得到的资源多,而停下来的得到的资源少。再换个角度,生命只有死亡的那一刻才停止,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可塑性只有在死亡的那一刻才停止。
总结一下:洗脑本无正负,只是人的意识——主观体验不同。我们接受的信息不同,验证的结果不同,感受到的体验不同,体验之后的行动也不同。我们个体的行动构成生命的演化,而生命演化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方向。只不过有些演化方向存留下来,有些消亡,有些在挣扎。不到消亡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哪种信息是正确的。那些消亡的被定义为负面洗脑。这就是经济学里面的事前看和事后看。事后看,总能区分对错。可是事前看呢?
三、我是谁?
这是听了《生活中的哲学》后在塑造我的内心自洽。我的结论是:不必定义我是谁,去体验我是谁。主观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行动决定了我是谁,我的情绪决定了我的行动,我的意识决定了我的情绪。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将结果反馈给情绪,情绪受到意识的分析决定下一部的行动。随着意识的不断选择,我在改变,每一天,每一年,每十年都不一样。
人都会纠结自己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也是人。我现在的内心自洽的前提是我在一个我认可的方向做事。这个认可满足了马斯洛需求理论。
然后是看我的情绪,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让我产生正面情绪,是就继续做,不是就调整。有点即时享乐的哲学。可是每天都快乐,一生也是快乐的。我相信,人能控制的是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自己对他的反应。
最后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调整自己。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定论,为什么给自己下定论。我也可以更新,升级,哪怕是恢复原来效果好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生存下来之后才是快乐的生存。
我的观点是不必纠结我过去是谁,我现在只保留过去使我开心的部分,这部分和我现在的方向认知一致,或者只用很少的时间做这部分事情。我未来是谁取决于设定的目标和过程中的每个选择。
方向:更好的存活。
原则:有利于更好存活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每一天都做开心的事情。
理论:
1.从长期看,人都有替代方案。——《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因此不开心的事情可以找方案替代。
2.做正确的事胜过把事情做正确。——《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3.沉默成本不是成本。《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4.付费就是捡便宜(边际革命——经济学)——《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方法论:
1.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2.高频,刚需,大市场。(边际革命)——《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3.走出舒适区——《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