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教导,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是啊,总有一种困扰:
好不容易看完一本书,合上书本却好像什么都没看一样。
读书应该怎么读?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如何将一本书的内容很好的吸收呢?
根据书的分类选择读法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一般有两种书是我们经常会读的(从重要性分类):
一种是只要简单看看的书,读完以后就不用看第一遍。这种类型的书,只要摘抄金句即可。对这种书的阅读,主要是了解一个观点/一个事件,以泛读的方式阅读。
另外一种是实用类书籍,是需要我们理解/消化/运用书籍的内容的。这类的书籍,通常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帮助。
读书笔记是最快的能够把书籍的内容内化的方式。
一般来说,读书笔记可以分成4个板块:
1.金句
奇葩说辩手辩论的时候,有一个潜规则,一段辩词必须要加上金句。
金句是一段话/一本书的核心内容所在,是点睛之笔。比如陈铭的那句:
“ 一个人只有温暖纯良了,才有资格谈论爱与自由。否则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长期保持着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他白天读书的时候先把重要的金句画出来,晚上在用毛笔把这些句子写在本子上。这个习惯他保持了很多年,能把公司打造成世界五百强,读书的好习惯想必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对于金句,我们不仅要记下来,还要能在适当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文章/演讲等等。
2.目录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目录我总是不看的,会直接看书的正文部分。看起来节约了阅读时间,其实得不偿失。
书的目录,对于整本书来说,是框架和纲领性的内容。书以核心思想为出发点,分不同的章节进行论述。作者的写作逻辑会体现在目录上。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候,导师会花很多的时间帮我们看论文的目录是一个道理。
3.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目录和金句的结合版本,金句可以放在目录的相应部分。一看看过去,不仅能知道书的整体框架,还能知道细节的内容,对于回顾书本内容,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那思维导图是直接照搬目录吗?
刚开始做思维导图的时候,很多人会有这个困扰。
其实不是这样,目录是作者对于某个主题的看法,是作者的思维逻辑;而思维导图,则是我们自己的思维逻辑,是我们真正内化的知识。
如果仅仅把书的目录做成思维导图,就陷入了摘抄书的循环,既浪费了时间,知识内化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4.反思
怎么判断这本书自己看懂了呢?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什么,如果有人想了解这方面的相关知识,你会怎么推荐他?梳理出自己的思想体系?
哪些是你之前知道的,哪些是你之前不知道的?
这本书学了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帮助,有什么帮助?
在这样的提问下,对这本书的理解也会很有帮助。从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别人的角度来写书的读书笔记。
我是回顾的小尾巴:
今天介绍了如何阅读和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确定这本书你的阅读方式:
如果是泛读类,只要记下金句就好;如果是精读,可以有多方面尝试思维导图和反思提问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消化理解书籍的内容。
本文内容来自:张萌《人生效率手册》的读书笔记,感兴趣可以看原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