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所说的通胀上行就是指CPI升高,CPI涨幅在合理的范围下,多数发达国家CPI涨幅不超过2%,我国属于不完全的自由市场,所以这个指标一般是在3%-5%范围间浮动。转言之,如果CPI涨幅在合理的范围内,说明经济活动是正常的;如果超过这个涨幅,说明经济活动过热;出现经济活动过热,政府就会考虑调整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的供给,把过热的经济活动冷却下来。"
新年交易第一天,央行提高再贷款和货币市场利率宣告今年货币政策的中性偏紧缩基调,然而,物价通胀的形势可能让货币紧缩的问题更为紧迫。
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增长2.5%,高于预期的2.4%,也高于前值的2.1%;1月PPI同比增长6.9%,创逾五年新高,高于预期的6.5%以及前值的5.5%。
物价上涨超过预期,主要影响因素还是食品,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3%。其中,鲜菜、鲜果、水产品和猪肉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6.2%、5.7%、4.4%和3.4%,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2个百分点。食品的影响主要与春节错月有关,2016年春节在2月,今年在1月,去年基数比较低。但是今年是暖冬,蔬菜运输和生产没受影响,不像去年冷冬,所以蔬菜水果价格的上涨有点出人意外。另一个影响较大的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受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7%和5.2%,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9个百分点,而成品油价格则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更应该受关注的是此次非食品价格上涨也比较突出,1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为0.7%,创2001年有数据以来最高值,接下来看是否能持续。
分析均认为今年1月份可能是全年物价最高的月份,2月份就会大降,原因是春节因素和去年基数的影响都会发生改变。
这种分析的范围只考虑了国内,没有考虑到国际因素,而发达经济体通胀上行似乎更需要密切关注。2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批发者物价1月环比大涨0.8%,同比大涨4%,创下2011年10月来最快增速,远高于12月2.8%的水平。德国通胀大幅上行意味着,此前坚持超级宽松立场的欧洲央行决策者面临更大的收紧货币压力。另外,德国将于今年9月举行大选,政治选情都会影响欧洲货币政策。
美国和英国的通胀数据将在周三公布,目前预期普遍高于前值,或将进一步验证通胀回升,甚至以比预期还要快的速度席卷全球。英国为1.9%,前值是1.6%,美国是2.4%,前值是2.1%。当然很多投行并不认为未来欧美的通胀将很快大幅攀升,但是宽松政策已然截止。国际通胀水平的抬升,尤其是原油、铜、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中国的通胀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2007年那轮通胀就属于输入性通胀。所以尽管不能断定未来通胀必然还将显著上行,但是央行货币政策未来的宽松空间已经被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