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而不会因此被嘲笑或排斥是多么大的慰藉。
蛤蟆上次见心理医生苍鹭时,讲出了他自己的人生故事,想从过去痛苦的人生里挣脱出来找到自由,使他陷入了沉思。
从出生到大约4-5岁时发生的一切,都对我们影响重大,还影响了我们后来的成长,牵扯到我们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就这样,形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
对我们而言,这就是我们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从那时起,我们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同一个视角看待一切事情。
每个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有时候,人们看到的世界如此不同,连信念和预设都不尽相同,最严重的时候,这些人在之后的人生里只能经过流血冲突才能达成和解。
比方说,拿我们的童年和非洲难民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家境可能比我们要差很多,但却被家人更疼爱、更宝贝。
人大约在4-5岁左右时,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待别人的?他们好吗?”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会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
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也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就如同“酗酒”,它也是一种心理游戏。玩这类游戏的必然后果是:玩家最终会产生糟糕的、不快乐的情绪,即:赢了游戏,输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