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9期“风”专题活动。
“风越大,浪越高,鱼就越贵。”这句话似乎成了小渔村百姓约定俗成的口头语。
民间口头语都是从实际生活中得出来的经验,是很有道理的。风浪越大,导致渔民们出海的难度加大,渔获量也会下降不少。
物以稀为贵,碰到大风大浪,出海船只少了,毕竟这是要拿命去换的,这样海鲜价格就会往上飙升。
小杨的女朋友方芳是城里人,一个大学的,假期跟着男朋友小杨到了他的家乡,一个小渔村。
正是八月金桂飘香时节,小渔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忙碌着。海边的钓鱼船一只接一只地回来了,船上都是满载的鱼。
小杨的父亲也出海回来了,他把捕上来的新鲜鱼拿到集市上去卖,回来说了一句:“今天市场上鱼出货价格并不是很美丽。”
“这是怎么回事?”方芳听后不懂什么意思,就问一旁的小杨。
“风浪越大,鱼越贵啊。最近这几天都风平浪静的,出海捕鱼的船只多了,市场上鱼就多了,价格就压下来了,卖不出好价钱。”小杨笑着回答道。
“原来是这样。”方芳懂了。
八月一到,也意味着禁渔期结束了。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等待,渔民们终于可以再次投入到捕鱼的工作中。
小镇的渔港码头,一下子热闹非凡。大量的渔船起锚开船了,千帆过尽,浩浩荡荡。渔民们欣喜的笑声、鱼船的喇叭声、海浪拍打着船坞和船舷发出来的哗哗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欢快的乐章。
小镇的餐馆、酒吧、商店都因此热闹了起来,各种海鲜美食也开始飘香。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准备着,期待着在这个捕鱼季中获得丰收。
方芳被这个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氛围温暖着,感动着。漫步在沙滩,海风吹来,闻着都是鱼腥味。
晚上,小杨和方芳一起来到海边的夜排档,点了几道当地特色的鱼虾螃蟹,吹着海风,喝着黄酒,好不惬意!
渐渐地,夜色降临,天边的星星闪烁着,两人相对而坐,谈笑风生。
这时,隔壁一桌传来了豪爽的声音:“喝,喝,今天不醉不归!”小杨转过头去看了一眼,是一群男人,似乎是刚从渔船上下来,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老大,来,我敬你一杯,谢谢你救了我,要不是你,我今天就不能坐这儿痛快喝酒了,我先干为敬!”
一位中年男子向一位稍微年长一点的老渔民敬酒。
那位老渔民高大的身材,坐在一圈粗壮的渔民堆里面,还高出一个头,估计有一米八多,脸是古铜色的,还泛着红光,可能是喝酒关系,在白炽灯下熠熠发亮,看上去约莫有五十几岁。这身材,这大口喝酒的模样,让人看一眼就能记住。
小杨知道他,告诉方芳:他叫王大海,在他们这个渔村是出了名的有经验的老渔民。
从小到大,听过他好多风里浪里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给我讲的那次出海。
那次父亲是跟着王大海的船队出海的,船队在潮汐汹涌的大海上穿行,撒网,等待,再收网。
这时,一搜万吨巨轮驶过,有一艘渔船不小心被巨轮掀起的巨浪颠起又落下,有位船员一时没有站稳,跌入了大海。他立即命令船员们前往救援。王大海和他的船员们奋力救援,最终他们成功地将那位落入大海的渔民给救了上来,自己却损失重大,撒下的那一网没收上来不说,那些网也丢海里了。
渔民们都还在惋惜,王大海却乐呵呵地说:“没关系,损失点财物是小事,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方芳用崇拜的目光盯着不远处的英勇船老大。夜晚凉爽的海风又吹来了他们的话语:
“老大,你真的是我们船队中最勇敢的最富有经验的,每次在惊险中过来,没有你的沉着冷静,就没有我们这帮人呀。”
有人附和着:“对对,我明年还上王老大的船。”
王大海笑了笑,看着说话人说:“小陈,你也不差啊,我看你已经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水手了。”
“老大,我们这一封鱼不错吧,可以分到好几万呢,多亏了你经验丰富,果断撒网收网,不然就错过了。”另一位渔民开心地说道。
王大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成为一名好的船长需要很多经验和技能,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有自信和决心。当你面对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勇敢地面对它们。”
兴许是酒喝多了,王大海讲起了他的故事。围着王大海的渔民都认真地听着,风吹过来他的故事,小杨和方芳也认真听着。
那一年,我六岁,我爷爷、阿爸和阿妈还有我阿哥一起出海捕鱼。那时的渔船是什么船呀,是比现在的机帆船大不了多少的小渔船,而且都是租来的。
我爷爷出海,一家除了奶奶和幼儿的我,都上船。连我娘都跟着出海,给他们在船里烧饭去了。
那时船太小,设备也简陋,跑不了太远,只能在近海捕鱼。那时的大海,鱼资源丰富,就算近海也能捕来不少好鱼的。
这儿渔场刚好处于浅海大陆架,水温适宜,阳光充足,非常适合水生植物和鱼类生活。
加上周边岛屿众多,又是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带来了大量养分,非常适合鱼类栖息,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每次,捕鱼旺季,万船齐发,场面甚是壮观的。渔村里人每次都带着期盼,希望他们早点归来,渔民每次满载而归,不让村里人失望。渔船靠岸的时候就是过节的日子。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年突遇强风暴,因为信息落后,渔船收到已经来不及避港,沿海几个村一千多船只,只陆续回来六七百只,其中福加村最惨,出去的有一半船只都没有回来。
这一年也是天要收人。我爷爷父母大哥也没有幸免,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家里就剩下哭瞎了眼的奶奶和我。我们祖孙两个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十年后,我也十六岁了,奶奶终于没有熬过这一年,也丢下我走了。从这一年开始,我也成了这里的渔民,跟着船只出海,风里浪里去讨生活。
现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渔民就不用再担心遭遇暴风突然袭击了,渔民安全有了不少保障。
但是,跟风浪搏斗还是要靠胆大心细,不能盲目蛮干。
小杨和方芳完全被风里的故事吸引了,情绪也跟着故事起伏。
“老大,那么你能讲讲如今渔民捕鱼的一些具体情况吗?”不知不觉,小杨和方芳已经站在了他们那一桌。
“对呀,你们出海一般需要多久呀?”方芳也好奇地问了一句。
“现在么,根据渔汛情况而定,一般远洋作业在半年左右,主要是捕金枪鱼等高附加值鱼类;西沙、南沙等作业时间一般是2至3个月,主要是经济鱼类。
浅海作业一般1个月左右。浅海作业根据船舶的吨位和作业方式的不同而配置船员,同等吨位刺钓比拖网要更多人,20个船员应该是500吨级的标准。
现在渔船都是向大马力、大吨位发展,500吨级是一个经济级别,一般传统纯粹浅海作业的在用渔船都在100至200吨级……”
夜晚的海风仍徐徐吹着,小杨和方芳看着海面上闪烁的星星,耳边回想着风里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