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老子的游国运动(2)

          老子这个人,年轻时名叫李耳,不仅长相俊雅,风流倜傥,而且心怀天下苍生,想于春秋争雄的局面中找到一条治世之路!为了这个目标,他去山野中拜道士本元为师,本元知晓天地万物之理,博学多闻;而青年李耳颖悟绝伦,又有志气,到了二十岁时,他有事下山去了;此时,他智退斯愚(siyu)叛军,面对杀人不眨眼的刀剑直指,他厉声质问叛军首领的罪行,表现了一个优秀青年的胆识与气性。很快,因为此事陈国国君邀请他入殿探讨国家大事,而家乡曲仁里的乡亲都非常敬重和拥戴他。

        都说孔子周游列国,读者你可知老子也有相似的命运。老子四十岁之前一直在治学和学习,也帮曲仁里的乡邻一些忙。可见他并非是个只会读死书的书生,而是一位有胸怀的学者。他四十岁以后主要在一边治学一边讲学,进过周朝做守藏室官吏。而六十岁到九十岁他回到了故乡曲仁里,一边在本地宣扬大道学说,一边完善他的大道思想,也养生。到了九十多岁,他的大道学说竹简早在数年前被人放火给烧了,一生的学术精粹被付之一炬。此时老子已到晚年,心灰意冷,没有重新写的打算了。后来,他骑着一匹小青牛,身边跟着一个小童子,游历天下,从家乡西行,经过函谷关,到秦国去讲学。为了让他的大道学说去影响这个世界,完成治世之理想,尽管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愿意以他的学说为纲,他都依然前行。将近百岁的身体骑牛走过万里之途,一路游走,这比孔子五十岁的壮年周游列国还来的不容易啊,他们都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文化思想,教化百姓,沐浴天下!我觉得,孔子的儒学是教人积极进取,以王霸之道来治理天下的和平;而老子的自然学说是教每个百姓以自然学说修身养性,不起妄念野心,让世界没有战争的危害,天下和平相处,这很符合新世纪的自然发展观。这也是老子年轻时对于天下的愿望。虽然他的大道学说并不符合当时春秋战国的几百年乱局的需要,但是却对这时期的弥兵和休养生息有重大帮助,百年内,虽然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各有野心,但是在打完仗后国库,民生,经济都受到巨大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国力,这时候大道学说就起了巨大作用。虽然此学说不能使当时天下统一,长久和平,但能换来百姓几十年或十几年的和平,都弥足珍贵,因为,在此期间,百姓们又能过上几十年的太平日子,可以正常生活,不必提心吊胆。但是老子的《道德经》却对新世纪的国际形势非常有帮助,如今各国都致力于和平与发展,中国的自然发展观,世界观,全球观更是影响到了西洋,俄国,非洲,老子学说其间优秀部分终于被时代认可,且被国策所实际运用了。还是说,好的学说,好的学术终会在未来的历史中大放异彩,纵使在当时不被人所推崇。

        还有传说讲,过函谷之后老子还骑牛去往西域,去教化蛮夷了。就是这样一位老者,他一辈子为自己的理想奔驰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也不放松。我觉得,老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而且,单纯以才华,人格,学术成就而论是一位冠绝古今的奇才兼大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