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刘伯温,在我国刘伯温这个名字是属于神话一般的人物,在他的神话,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神秘色彩。
刘伯温是元代末期人,从小刘伯温的名气就十分的大,根据历史记载,历史上的刘伯温,能够做到一目七行,并且能够做到触类旁通,所以刘伯温从小就有神童的称呼,而等到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刘伯温接触到了程朱理学,遍览百家经典,刘伯温的个人的学识,就更加的了不得了。
而等到刘伯温二十多岁的时候,刘伯温就去参加了朝廷的会试,并且在自己第一次参加会试的时候,就高中进士,但是奈何天下不安稳,刘伯温就只能回到家,赋闲在家等待安排。
而也是过了好几年,元朝廷才突然想起来,原来朝廷还有一个闲置的人才,所以才给刘伯温安排了工作,刘伯温的第一个工作是县丞,和知县协同工作,而这第一份工作,也让刘伯温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刘伯温打击县内豪强,造福百姓,却也被县内豪强恨之入骨。
而刘伯温的性格又是那样刚正不阿,所以在以后一些年,刘伯温升迁和调任的过程中,刘伯温因为自己的性格,仕途一直走的不是很顺利,刘伯温的确有报效国家的心思,但是到了元朝后期,刘伯温发现大元朝已经从根子上烂掉了,所以愤然之下就辞官回家了,而在刘伯温辞官回家后的几年里,整个天下的局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怒浪滔天,诸多势力揭竿而起。
而后来建立大明朝的朱元璋就是其中一员,刘伯温辞官在家的时候,其实朱元璋已经算是气候已成,朱元璋在去请刘伯温之前,已经算得上手握重兵。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去请刘伯温呢?可能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就是当时虽然朱元朱元璋需要找一个帮他出谋划策的人,而刘伯温就是他的最好的选择,因为刘伯温赋闲在家,和谁都没什么关系。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虽然朱元璋手握重兵,但是当时的朱元璋占领的土地,并不算多,而自己的周边又是群敌环伺,这就让朱元璋比较慌张了,朱元璋急需一个人来帮助自己出谋划策,解决自己目前的困境,而刘伯温的到来,却也算是不负众望,帮助朱元璋成功的摆脱了困境。
在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之中,刘伯温可谓是尽心尽力,当时在几方势力当中,实际上朱元璋的势力,并不算大,就单说朱元璋需要面对的陈友谅,陈友谅手下的兵力,就让朱元璋感觉心慌,但是就是在刘伯温的劳神劳力的操作和周旋之下,朱元璋最终才能够拿下陈友谅。
甚至可以这样说,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建立大明朝,刘伯温的功劳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最终等到明朝建立,刘伯温却没有能够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职位,为什么没有得到呢?想必我们心里有一些计较。
朱元璋淮西起兵,在朱元璋势力当中,有太多的人比刘伯温资格老,如果刘伯温当了丞相,那么朱元璋的那些老兄弟,岂不是会闹翻天?另外刘伯温也不愿意和朱元璋那些老兄弟冲突,所以在被封了一个职位之后,就开始兢兢业业的开始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而在大明朝建国之后,刘伯温更加的兢兢业业,但是刘伯温说到底,本性还是没有改变的,为人还是过于刚正,刘伯温推行严明法纪,但是朱元璋带领出来的一班将领,却想要一些特权,更甚至有一些将领的亲属,经常违反法纪。
面对这种情况,刘伯温会如何处理?显而易见,刘伯温必然不会徇私枉法,必然要严加处置的,所以刘伯温在大明王朝建国之后,和朝中的权贵们冲突更加明显了,而当这些冲突,升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甚至有可能直接威胁到刘伯温的性命。
大明王朝在它原定轨迹上稳步前进,作为大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和诸多臣子的关系,也从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变成了明显的上下级关系。
有一天刘伯温感染风寒,病倒在家,朱元璋就打发御医来慰问刘伯温,并且给刘伯温开了药,刘伯温按照御医开的药方,吃了药之后,反而感觉自己的病情更加的严重了,如此刘伯温自己心里,多少有点思路了,自己病情加重,刘伯温心中应该有两种想法,第一种就是有人谋害自己,但是朱元璋不知道,第二种就是御医给自己开药,本身就是朱元璋指使的,抱着心中的疑问,刘伯温拖着病躯去见了朱元璋。
刘伯温十分的隐晦的点了一下这件事情,但是朱元璋的态度却是晦涩不明的,朱元璋表示知晓了,就再没有了其他动作,看到朱元璋如此,刘伯温心里凉了半截,这件事极有可能就是朱元璋指使的。
即使不是,也有可能朱元璋事实上是知道这件事的,只不过已经默认了别人谋害自己的事情,此时刘伯温再看朱元璋,再看这大明朝,突然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这就是自己拼尽一切想要振兴和维护的大明朝么?
随即,刘伯温就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而最终刘伯温还是没有能够熬过这一劫难,回到老家之后没过多久的时间,刘伯温就溘然长逝,有人说刘伯温之死是因为没有再吃药而病死的,也有的人说,刘伯温就是被毒药毒死的,还有的说实际上刘伯温是被朱元璋赐死的。
总而言之关于刘伯温的死法,外界众说纷纭,不过不管是哪种死法,刘伯温最终没有落到好处,一代绝世谋臣,大明朝的开国功勋,最终落得一个如此下场,实在是让人感觉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