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提供力量;
阅历赋予分寸感;
追寻最本真的热爱
便是对生命的不辜负。”《十三邀》
“智识、阅历、追寻、本真、热爱、不辜负”,独立起来看,似乎都是一些很美好的词,但我觉得每个词背后蕴含的能量,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当今这个无比喧嚣的世界,你没有一定阅历的积累,认知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你也许在刷抖音的那二十分钟,就经历了三观的更新与博弈,上一刻你还觉得爱情很美好、友谊很真诚、陌生人的善意很感动,而下一刻也许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你会发现爱情里的琐碎与情感投掷的有限性,你会对它产生怀疑;你还会发现友谊这个词随着你年龄的增长,更多的蕴含着复杂性与价值交换的定律;陌生人上一刻对你满满的善意,但其实也有着企图,然后你一瞬间就emo,你会发现你对于这个世界那些纷杂的声音,无法招架,很多时候,在大数据的推崇下,你会发现存在你周围的一切,变化以及更替的频繁,导致,你越来越没有了坚定的声音,态度更加佛系,成为人工智能拼凑出来的模板人,这细思极恐,而产生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你阅历以及认知不够,这里的阅历不是你知道多少道理可以衡量的,因为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人知道很多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而我之所以会有这个思考,是源于昨天课堂上老师的一个信息,他作为相关领域的资深教授,就人口老龄化这个社会想象,他说未来在老年医疗的领域,有很多专业人才的缺口,而我们不把这个选修课重视起来,他的课上,抱着一本内科学,感觉大家很傻,从众随大流的占大多数,都向热门专业挤,结果大多数人都在人潮汹涌的竞争中成了陪跑,亦或是牺牲品。
刨除老师作为那个专业的主观情绪这一考虑,大家都明白带有主观意愿的建议,不具备百分百的参考性,老师肯定是想给他那个专业打一下广告,除此之外,老年医学确实是一个未来前景不错的行业,而我今天之所以要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是因为我在听到这个消息,过滤了一点点水分后,我脑子里仅仅因为前景两个字就动摇了,我脑子里甚至没有想到热爱,我知道我对于未来很焦虑,但在这份表面的平静下,我竟然已经慌不择食了吗?不得不说,在毕业之后有一个去处,竟成了我的第一刚需,这个一方面出于我对自己认知的不全面,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目睹了太多焦虑,主观的就业焦虑,让我晃了神,今天在空闲之余,我开始思考。
本文开篇那一段话,来自《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刘擎,关于内卷与躺平,我觉得内卷的趋势,便是年轻人对抗焦虑最无奈的一种做法,但是不是真的卷的那么严重了呢?我认为不是的,很多人都是随波逐流的卷,也就是当下一些热门专业以及热门领域,确实是很卷,但有一些领域,却还是如一的冷门,而我觉得造成这个情景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大家在喧嚣的社会中,失去了对自我了解的兴趣性,失去了对周围简单、普通存在事物的探索性,在大学路上,大家都是行色匆匆的奔往教室,不会停下来看一下,夕阳的光在从一丝丝的暖黄变淡,没有留意到夜晚的天空,竟然有一块似大象的荧光,没有注意到经常停驻的路口,旁边的树上,竟然有一个鸟窝........等等,这便是社会、就业、选择、责任赋予我们最切实的压力,导致我们错过了许多。这份表象的忙碌,十足体现了大家隐藏在内心的焦虑。
面对这些情景,我们该如何做呢?在这,我还是想问一下大家一些问题,你有多久没好好阅读过一本书了?你又有多久没有关注过最新的时事新闻了?甚至是,你有看纪录片的习惯吗?你静得下心来,好好做这些事情中的任何一件事吗?看完这些问题,我相信你内心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而我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这些方式都是可以高效提高自己认知的,当你认知提升了,遇到一个问题,或者别人透露出的消息,你既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做出最基本的筛选,甚至可以条理清楚的罗列出相关的扩展,明白自己的探索方向在哪里,而当你面对这些问题,拥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你就不会通过从众,去获得内心对抗焦虑的那一份安全感,你完全可以相信自己,这便是一切的破题之眼。
最后,当你有足够认知的积累后,别忘了自己真正的热爱,往后几十年,如果没有一份真正热爱的事物来支撑起日常的琐碎,那你会很不快乐,而且,真正的热爱是不会有那么多考量的,权衡利弊那一刻,注定这份热爱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啊,努力寻找吧,祝你们早日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且可以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