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个人爱好,我从2004年开始去健身房健身,断断续续也练了快十年了!也算得上是个健身爱好者!最早的动力来自于几个肌肉线条练得非常漂亮的同事,健身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能和他们一样健壮!后来慢慢练习,发现健身的其它好处:力量的增强、自信的增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之后胡吃海塞的惬意......
但是练了这么长时间,并没有从根本明白健身的本质是什么。我也一直把“健身”简单地等同于“增加肌肉”!锻炼的内容也是胡乱地模仿网上查看的施瓦辛格等“专业人士”的动作,根本没有理解健身背后的机理是怎样的,可以说是盲目地“瞎”练!
近来看到了一个叫张展辉健身教练的一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健身?!锻炼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其次,我们健身都应该锻炼些什么内容?是简单的二头肌、三头肌、背肌这样按肌肉部位分类么?!
最后,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来正确的“健身”?!
来,让我们一起来更正一下“健身”观!
一、我们为什么要健身?两个关键点: 健康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心肺功能!
我们健身的目的为了获得更好的精神状态和更健康的身体,而不是一身“腱子肉”!那样真的并不一定就健康!!即便你很瘦,依然可能会有脂肪肝;即便你很精壮,但一旦发生流感,第一个中标的还是你!!经常健身的我都有这些疑惑,更别说当你的医生对着你的体检报告,给你解释那些上上下下的箭头的时候,我相信那个时刻,你应该最有健身的冲动!
我们衡量每一个人身体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心肺功能”,也就心血管系统的运行能力!这项指标直接决定了你的寿命长短、爬楼喘不喘、冬天手脚会不会冰凉、睡眠质量等等体征。其他各项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都是心肺功能的下游指标!
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健身时都锻炼些什么?
原来我还觉得自己健身挺专业,周一推胸,周二拉背,周三推肩,周四练习上肢,周五练习下肢,周六有氧,周日休息!貌似很合理吧,结果完全走入误区!
其实我们应该这样分类:周一、三、五练习心肺功能,周二、四练习肌肉(又细分为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周六减脂,周日休息。而且每天都要锻炼柔韧性,更重要的是还要结合科学健康的饮食!!
三、科学的健身应该如何具体操作?
1、先用泡沫棒按摩全身,把有些筋结较劲的地方彻底打开。
2、开始动态拉伸;
3、开始一天的主题项目(有氧或增肌);
4、最后静态拉伸。
这四步是大模块,每个模块具体做哪些动作读者可以上网上自己查找,但这个程序是非常科学的!张展辉也做了一些具体推荐,比如在跑步机上斜坡走、比如步行、比如壶铃摇摆!当然这些运动还要结合适合自己的心肺功能心率区间!其中斜坡走这项运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一项运动,它既能锻炼心肺功能,又能减脂,还能增强肌肉耐力!!
在张教练的科学指导下,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健身模式。虽然开始没几天,但现在的我,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每一项运动目的是什么,练的身体的哪个部位哪套系统,有哪些参数可以即时反馈运动成果,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感觉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