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头大嗓的奶奶是这个家的“掌门人”,老实憨厚的爷爷永远是奶奶的应声虫。
奶奶和爷爷是江苏江都人,他们是同一个村子,在解放前一起到上海做了童工。
爷爷和奶奶在杨树浦路的纱厂上工,小小年纪却顶上了岗位,爷爷是冷气工,师傅对他很好。
奶奶可就受罪了,她是在布机间做的,在纺织行业,布机挡车工和细纱挡车工最辛苦,一个布机挡车工要看4台布机,当时是人工换梭子,非常繁忙,而且“拿摩温”经常找毛病,动不动就骂,甚至还动手。
在早年的课本上就有一篇“包身工”就是写解放前纱厂女工的遭遇。
数年后,爷爷和奶奶就走到一起了,生我爸爸的时候是住在通北路的一间破房子里,到了1953年政府在曹阳新村,控江新村,打虎山路等分别盖了20000户房子,解决了部分纺织工人的居住问题,所以上海人就称为“两万户”房子,虽然居住面积很小,但也体现了国家对纺织工人的关心。
搬进了“两万户”房子时,二叔已经出生了。
当时居住面积只有16平方,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晚上睡觉时,床上挤的,地上躺的,这就是爸爸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