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流程图和思维导图,重新解读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
第二章伤寒之意义
一、伤寒论说了什么?
3.论的含义
《伤寒杂病论》书名最后一个字是"论",论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一个与经相对应的概念。所以要搞清楚论,必须首先搞清楚经。
"经"是什么?经就是经典。经典意味着什么呢?它代表某一门学问里最权威的东西。经典产生的时代,往往是这门学问最成熟的年代。这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模式是不同的,这个特性决定了我们要研习这门学问,就要依靠它。
经典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作者,只有开山祖师写的东西才能称为经。例如,只有释迦牟尼所讲述的那些著作能够称经。儒家的学问也是,只有孔子的著述,或孔子删定的《诗》《书》《礼》《易》《春秋》才能够称经。
那么,上述的这些经典的作者(圣人)灭度以后,后人对这些经典的进行诠释,进行发挥的著作就称为论。所以说论是与经相对的概念,没有经就没有论。我们现在就知道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它是诠释和发挥经典的著述。
上述这个关系清楚后,我们就会发现为什么把张仲景称为医圣,而作经得黄帝、岐伯没有称圣。这是因为张仲景对中医的贡献太大了,于危难之中拯救了中医,中医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张仲景是功不可没的,正是张仲景的这个功绩,他被称为医圣,他的论成了经典。但是,张仲景很谦虚,他并没有把他的著作叫做"伤寒杂病经",这一点他要比后世的某些人高明。
经与论的含义,可以用另外一个关系来说明,那就是"体"与"用"。经为道之体,论为道之用。就像没有好身体,一切都会落空。体是基础,没有它不行。同样,用也很重要,光有强健的身体,却不去发挥作用,那么这个身体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体与用、经与论就是这么一种关系。我们就知道,要学好中医,经和论必须读,而《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既具有经的一面,又具有论的一面,它既言体,又明用。就是这样一部著作,大家看应不应该读,应不应该把它作为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