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Angel and Devil音乐的三个音符更替在耳边,下午从图书馆借来这本漫画,没有任何缘由,没有任何推荐。也许是作者的漫画画风吸引了我,也许是一个自以为童年幸福的人想了解伤痕累累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总之,漫画中有一点丑萌的作者形象吸引我在书中走一程。
大学刚刚开学的晚自习总是有很多自由时间允许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插上耳机,开始从第一页翻阅这本漫画。递进的漫画格子与视角似乎与三个音符的节拍惊人统一,给我感觉就像是电影里一帧帧,从远及近,又像放大镜,从底特律小镇远景慢慢递进到房间中趴地上画画的小男孩,作者奇特的画风仿佛从上帝视角来看待这个故事。然而,读者并非一直是上帝,慢慢读者就被作者带入情景,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作者。
不需要太多华丽的笔墨,只是看似随意的线条,配上浓淡相宜的大片阴影,足以生动表现时间地点人物,细腻刻画人物内心活动。无论是漫画中作者母亲的狰狞板脸,父亲的面无表情,虽然被大大的眼镜遮挡,却不难想象眼镜下的眼神。
寥寥几划,踩点足以。
看这本书时,我突然想起到曾经看见过的一个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女孩在闷热的暑假闷热的屋子里一个人沉浸某漫画,感动,抽泣,感同身受。我在看这本漫画时仿佛产生相同的想法。很快便代入,感觉自己就是那个作者,惶恐,想象,疑惑,交错。
当漫画情节进展到作者得了喉癌,推进手术房。我的整个人开始眩晕。缘由起于几年前自己也进过手术房,笔挺挺在手术床上,不停默背关关雎鸠试图平静下来,当面前无影灯刹然点亮,医生跟我拉两句家产,开始往静脉中打全身麻醉-------那感觉,我一直很难形容-----直到看见作者在P165页画小人在漩涡中翻卷。想起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的,沉沉迷迷,沉睡到无边黑暗中。
麻醉就这样偷走人的记忆了。
作者的笔触总是打动我,哪怕是某个小小的表情,小小的雨滴的水圈,细腻的一帧帧图片动人心弦。
除开这些情节和笔触,整个故事,整个作者伤痕累累的童年------很奇怪的是,作者并没有表达出憎恨,作者仅仅是淡淡描述整个童年。在我们读者看来毁作者童年父母,作者仅仅在漫画完结时提及他们,甚至说到“我的妈妈”,作者是带有一丝同情的,引用了爱德华·达赫伯格的一句诗:“没有人听到她的哭泣;那颗心默默流着眼泪,不发出一点儿声响。”
再往后,是作者的致谢,他感谢别人“给了我重新回顾和反思人生的勇气。”
不带有憎恨,作者的童年伤痕累累,缝不起来-----却没能阻碍作者变的很强。你我都要变的更强。
还有,我因此特意去看了《洛丽塔》。作者童年喜欢的所谓“情色读物”。